香港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10月19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未来,港交所将持续拓展和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推动多项市场制度改革,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近期,港股市场迎来多项重磅消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0月16日发表《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以下简称《施政报告》),其中提到优化证券市场、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加大创科产业投资等多项改革举措。
仲量联行评估咨询服务部大湾区拓展总监陈曼艺表示,香港金融改革的多项措施有利于吸引全球增量资金,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以及恰逢中国资产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全球资金增配中国资产的兴趣逐步提升,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开拓海外新资金
外资是港股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近年来,中东资本愈发关注港股市场。在此背景下,香港证监会、港交所也在致力于加深与中东资本的合作,为港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施政报告》在进一步优化证券市场方面提到,开拓海外新资金,落实追踪香港股票指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在中东上市,吸纳当地资金配置港股。
另外,李家超表示,将会全力推动更多环球资金在港管理,包括促进私募基金通过港交所开拓新销售渠道,以及“一带一路”主权基金合作,争取与中东等地区的大型主权基金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基金,投资内地及其他地区的资产。
事实上,近年来,包括阿布扎比投资局、卡塔尔投资局等中东资本已瞄准港股公司,扩大投资布局。其中,人工智能、跨境电商、新能源、新消费等领域的行业龙头公司已多次获得中东资本的青睐。
来自欧美市场的投资者也持续关注港股。10月17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有关推动金融和经济发展措施的记者会上表示,“本地股票市场9月下旬以来显著改善”,并称“交投亦转趋活跃”。同时,根据分析,近期股市净买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投资者,他们占净买入价值约85%。而净买入的投资者类别中,超九成来自长期基金经理和投资银行。这些数字说明,投资者仍对内地和香港市场很感兴趣,他们一直在等待合适的入市机会,现在正付诸行动。
结合数据来看,在9月24日至10月16日期间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升至约3450亿港元,大幅高于今年首8个月日均约1068亿港元的水平。
争取实现更多标志性IPO
此次在优化上市审批、提高市场效率方面,有诸多改革举措值得期待。
在交易结算周期方面,港交所拟就是否改行T+1结算进行讨论。目前港股交易结算周期为T+2。但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日益增强,关于港股是否应改为T+1结算的讨论逐渐增多。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10月14日在港交所官网发文提到,正在准备一份白皮书,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发表。希望通过发表这份白皮书,促使业界展开关于香港市场结算周期的讨论。
陈翊庭还在文章中表示,将继续优化港交所的系统,建设下一代结算和交收平台,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确保香港交易所现货市场的基础设施在日后有兼容T+1结算周期的能力。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10月18日宣布,将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加快合格A股公司审批流程。
此外,陈翊庭在文章中表示,港交所正在准备下调最低上落价位的咨询总结,同时也正在探索改善上市流程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效率和监管支持。另外,港交所很快将会就新股市场的价格发现改革向市场征求意见。
大型标志性新股对市场具有提振作用。此次《施政报告》特别提到,争取企业上市,善用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的优势,吸引国际企业来港上市,同时推动内地大型企业赴港上市,争取短期内实现更多标志性的公开招股(IPO)。
内地企业一直是赴港上市的主力军。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年内已登陆港股的49家公司里,有44家的注册地在内地。同时,已递交招股书的企业里,涌现出毛戈平、京东工业等内地知名企业。
一些大型新股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上有不俗的表现,也为市场带来了积极反馈。例如,美的集团9月17日登陆港交所,首发募资超310亿港元,获得不少全球主权基金、长线资金线下认购,成为今年港股的标志性案例。
更多标志性IPO也正积极赶来。比如将在10月24日上市的智能驾驶科技公司地平线机器人。资料显示,地平线机器人本次IPO拟发售13.55亿股股份。每股发售价3.73港元至3.99港元,募集资金上限约54亿港元。其中,阿里巴巴、百度、法国航运巨头达飞集团以及一家宁波市政府基金为本次IPO的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达到2.2亿美元。
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的认购情况也备受关注。华润饮料此次计划发售3.48亿股股份,每股发售价将在13.5港元至14.5港元之间,预计筹资金额最高可达50.4亿港元。公告显示,华润饮料获得瑞银资产、香港中旅、中邮保险、美国橡树资本、博裕资本等基石投资者认购,累计认购3.1亿美元。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