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承担了人体消化、代谢、凝血、免疫等重要功能,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损害时,会引起肝脏形态、结构和肝功能的异常。
接下来,我们一同抽丝剥茧,
探寻肝脏功能的真实状况
一、五类指标是重点
1. 反映肝损伤的指标
谷丙转氨酶 ALT(参考区间0-50 U/L)
谷草转氨酶 AST(参考区间0-40 U/L)
解读:
这两种『转氨酶』的升高↑,病理上常见于各种类型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病变;生理上,饮酒、疲劳、熬夜、饮食等不良行为也会引起一过性增高;若以AST升高为主,也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衰等心脏疾病。
2. 反映胆汁淤积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 ALP(参考区间40-150 U/L)
谷氨酰转肽酶GGT(参考区间0-50 U/L)
解读:
血清ALP和GGT升高是胆汁淤积最具有特征性早期表现,两者升高均提示胆汁淤积,但也可见于其他肝病或肿瘤患者。ALP的生理性升高,则见于孕产期、新生儿和青春期儿童。
3. 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指标(黄疸)
总胆红素TBIL(参考区间2-26 U/L)
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区间0-8 U/L)
间接胆红素IBIL(参考区间0-18 U/L)
解读:
根据病因,可将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梗阻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多由于血管内溶血或红细胞大量破裂,体内产生大量IBIL,出现溶血性黄疸;而肝脏未必有损伤,因此转氨酶往往不升高。
肝细胞性黄疸: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受损时,转化IBIL能力下降,同时受损的肝细胞释放出DBIL,导致血液中DBIL和IBIL均升高,转氨酶也显著升高,即导致肝细胞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因胆道受结石、肿物等压迫而梗阻时,胆管内压增高使DBIL逆流入血液,因此出现血中DBIL显著升高,IBIL不升高或轻度升高,且伴肝脏酶学改变,此为梗阻性黄疸。
表1:TBIL、DBIL及2者的比值在3种类型黄疸中的特点
4. 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白蛋白(Alb)(参考区间40-55 g/L)
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区间11-13秒)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参考区间80-120%)
解读:
肝脏是人体合成Alb的唯一器官,且几乎不被排出。因此Alb可反映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和储备功能,也是评估肝硬化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肝脏产生的Ⅱ、V、Ⅶ、Ⅸ因子参与血液凝固,所以PT和PTA同样能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当PT超过参考上限3S以上为异常;4~6S时,表明严重的肝损伤且预后极差。而PTA迅速下降到<40%是诊断肝衰竭的指标之一。5. 反映肝脏纤维化的指标
透明质酸
Ⅳ型胶原和层黏蛋白
解读:
在众多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中,透明质酸的敏感性最高,Ⅳ型胶原和层黏蛋白则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其升高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
注:以上化验指标的参考区间根据性别及不同医院的检验设备会稍有不同。
二、5类肝病最常见
1. 病毒性肝炎
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引起。乙肝、丙肝多呈慢性发展,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治疗,会隐匿进展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2. 药物性肝炎
“是药三分毒”,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就是药物性肝炎。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炎,重者可能危及生命,一旦发现就需要积极治疗。
3.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中青年女性发病率高,所以此类人群一旦有肝功能异常一定要及时就诊,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4. 酒精性肝病(脂肪肝)
脂肪肝似乎是一个常见病,且很多人认为不需要治疗,其实不然。一部分脂肪肝是长期饮酒所致;另一部分则因超重、肥胖而来,且后者除肝功能异常外,往往伴有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谢异常。如果不在早期严格戒酒、健康饮食、锻炼,任其发展,同样可以进展为肝炎,甚至肝硬化。
5. 遗传代谢性肝病
如果年龄较小,却出现肝功能异常,一定要注意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卟啉病等。
三、肝功异常早发现
引起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意味着患病。而真正的肝病也许表现反而不明显,只有体检才能看出端倪。
肝功能一过性轻度异常:也许是采血前两天喝过酒、熬了夜、吃的太油腻,或是运动过量;
常见的不适: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胃区不适、肝区不适及尿黄,个别患者还会有口干、皮肤瘙痒、大便颜色浅,建议消化科或肝病科就诊查找病因;
较重的症状:出现呕吐、不思饮食、厌油、明显腹胀、皮肤黄染及出血点……说明病情已经较重了,需要立即就诊,甚至住院治疗;
危重的情况:出现剧烈腹痛、呕血、便血、意识不清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因此,发现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不要过分担心,先想想是不是因为近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指标异常,并及时复查。
若复查后持续异常,一定要医院就诊。不管是何种病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均有较好的疗效和良好的预后。
定期体检,不放过肝病早期的蛛丝马迹
偶尔异常,调整作息无需慌张
持续升高,要早期就诊良好康复
呵护你的“小心肝”
参考资料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京医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稿件 | 健康管理中心 覃嘉宁
审核 | 李仲娟 徐晓娟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