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垃圾去哪儿了”可快速关注
文
前
导
读
当我们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后,有没有想过这些垃圾会去往何处呢?在上海,每年至少有70%的固废会去往位于老港镇军港公路以东、拱极东路以南的东海之滨——上海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1
立足东海之滨,
打造固废处理与利用的百年静脉产业基地
走进老港固废基地,望见的是如图中所见的绿树蓝天,池塘中还有盛开的荷花,和大众传统刻板印象里一个垃圾处理中心所具有的“臭气熏天”、“破旧不堪”、“蝇虫乱飞”等负面形容词大相径庭,整个固废基地更像是一座具有垃圾处理处置功能的生态公园。
老港固废基地控制面积29.5平方公里,园区绿化率达到了70%以上,已建成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综合填埋场一期、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垃圾渗滤液排放管道、内河(含码头)和北侧防污染隔离林等工程项目,目前其处理能力为固废15000吨/日、渗滤液3200吨/日,年上网电量约5亿度,负担了上海每年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垃圾量,可以说,上海的城市良好运行离不开老港固废基地。
但老港固废基地并不止步于此,针对环境改善的封场修复、造林项目、生活垃圾科普馆项目、再生能源发电配套项目等也已陆续建设完成;未来还将针对处置设施短板进行分类规划,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等。
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未来亚洲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
目前正在运行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工程的日处理量为3000吨/日,年处理生活垃圾100万吨,同时利用焚烧余热发电;项目为四炉两机配置,即4台750t/d焚烧炉和2台30MW汽轮发电机组。2016年总发电量4.38亿度,实际上网电量3.38亿度。
建设中的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发电机装机容量150MW,年生活垃圾处理量200万吨,预计于2019年投入运行。建成运行后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二期工程总焚烧处理生活垃圾为300万吨/年,约占上海市居民年产生垃圾总量的二分之一,焚烧发电每年将可达9亿度,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
对于最为大众所关心的垃圾焚烧厂的污染问题,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垃圾焚烧系统采用机械炉排炉,余热发电采用中温次高压蒸汽锅炉和抽凝式汽轮机,烟气处理采用“SNCR+减温塔+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湿法+SCR”组合工艺,执行最严格的烟气排放标准,NOX﹤90mg/m³,二噁英浓度﹤0.1ngI-TEQ/kg。结合智慧工厂的运营管理理念,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在发电效率、烟气处理、节能减排等方面远优于国内同类项其他项目水平。
卫生填埋——老技术的新亮点
老港固废基地共有一到四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综合填埋场一期,这五部分填埋场地。其中,一到三期填埋场已进行封场处理,目前正在运行的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四期和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
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四期——填埋气发电可供10万户居民用电
老港四期在2005年建设之初,设计日处理量为4900吨/天,库容量为4900万立方米,经过十余年的运行,其日处理量与库容量非但没有降低,经过运营方不断优化设计,解决了老港地区土质松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成功在填埋场整体面积不增加的前提下,将库容量扩容到了8000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量则为5000吨/天。该项目特许期限也由原来的20年增加到了45年。目前,老港四期正在分阶段填埋,地下可填埋10米,地上填埋高度达到45米。
对于垃圾填埋后,在厌氧环境中发酵产生的填埋气也同样进行了回收利用工程。截止至2016年,场区已安装11台15兆瓦的发电机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每年填埋气处理量可达8000万立方米,发电一亿度,可满足近1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而且还可以减排二氧化碳66万吨,相当于200个上海植物园的吸碳量。
2. 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
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工程填埋处置生活垃圾、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产生的飞灰和其他符合进场标准的非危险性固体废弃物、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符合进场标准的污泥等5000吨/日,填埋库容约1647.9万立方米,最长使用年限约为16年;渗沥液处理规模3200立方米/日。
不止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渗滤液处理厂还有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项目
1. 渗滤液处理厂
作为目前全国处理量最大的渗滤液处理厂,老港渗滤液处理厂的渗滤液日处理量为3200m³/d,其中焚烧厂渗滤液1600m³/d,填埋场渗滤液1600 m³/d。浓缩液的深度处理规模为100立方米/日。处理工艺为渗滤液采用MBR+NF/RO工艺,浓缩液采用臭氧高级氧化组合技术(SHAS)技术 。
SHAS是以臭氧/ AOP处理技术为核心,并结合利用生物、膜、活性炭等处理的复合水处理技术。该复合工艺系统对MBR出水水质波动的特点应对良好,其运行管理简单稳定,多技术的有机组合在保证出水稳定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体现了其经济性,是目前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中最经济彻底的分解技术。
处理后出水可达《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
2. 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项目
为最终解决填埋产生渗滤液进入水体的问题。老港固废基地垃圾渗滤液应急排放管道工程项目投资约1.03亿元,渗沥液排放专用管道起点为老港场四期渗沥液出水计量阀后,沿拱极东路向西——两港大道向北——南横二路向西——G1501上海绕城高速向北——闻居路路口已建的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远东大道污水支线干管预留井,全长约15.7km。渗滤液排放量平均规模3000 m³/d,最大规模5000 m³/d。
补齐设施短板——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
1.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
根据上海《垃圾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规划布局,上海将建设12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全市装修垃圾和拆房垃圾,中心城区的由市属老港基地统筹处置;各郊区至少建设一座资源化利用设施,就近自行消纳。老港基地的建筑垃圾资源处置设施就是这十二座设施中最为重要的一座,规模大,可容纳的建筑垃圾量大。
项目规划总规模为6000t/d(装修垃圾4000t/d,拆房垃圾2000t/d);项目选址在1-3期填埋场原39#、40#、41#(氧化塘)单元,占地面积约210.5亩。项目采用工艺为“装修及拆房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经预处理(破碎、磁选等),制成再生骨料,标准砖等产品”
2. 湿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
根据2016年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垃圾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2017年,上海将建成闵行(一期)和浦东(一期)湿垃圾处理厂,启动老港基地、宝山、普陀、闵行(二期)、浦东(二期)、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崇明等湿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到2020年,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7000吨/日。
项目规划总规模为1000t/d(其中厨余垃圾600t/d,餐饮垃圾400t/d);选址位于老港渗沥液处理厂东侧。工程总占地面积约127亩。采用工艺为“固液分离+液相厌氧发酵+固相好氧发酵制肥”。
2
不止是产业基地也是生态旅游好去处
——上海首个以“再生”为主题的郊野公园
垃圾填埋场的华丽变身
2016年,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生态修复项目获得了住建部评选的年度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老港一二三期生活垃圾填埋场早在2009年4月13日便已停止工作,投资达五亿元封场修复工作随后投入进行。老港一、二、三期场区总占地面积约5045亩,封场面积4463亩。封场修复工程主要包括雨污分流和生态修复两个方面,项目有终场覆盖、渗滤液处理、雨污分流、恶臭治理及绿化景观、林带与草坪种植等。其中封场项目的一二期工程通过在库区内建设防渗系统、排水系统和铺膜覆土,有效解决了雨污分流的难题,基本实现了填埋单元的污染隔离。而生态修复工作则在2015年2月开始进行,是老港固废基地造林项目中的主要部分。
老港固废基地造林项目总造林面积7683亩,造林区域为 1-3期填埋场封场区域、四期填埋场预留地和市政预留地。采用都市公园标准进行了综合规划,经过土壤改良,地形平整等措施后,1-3期的填埋场封场区域、四期填埋场预留地芦苇荡区域和市政预留地水稻及鱼塘等区域种植了女贞、黄连木、水杉等防水抗风、耐碱耐涝、适应立地条件乔木苗,针阔叶混交,林下撒播三叶草、紫花苜蓿、紫云英等地被植物。
1-3期封场鸟瞰效果图
在传统的封场修复中,简单覆土仅在封场生物膜上覆盖60厘米厚的土层,只能进行草坪或一些灌木及地被植物的种植,且极易造成地表土壤污染和沼气外泄等环境问题。而老港的1-3期封场修复中,生物膜上的覆土层达到了80厘米,并且针对老港地区碱度偏高的土质特性进行了土壤改良,进行种植的都是具有抗风耐碱的高大乔木,这也是国内首次尝试在“困难立地”上进行高大乔木的种植,不仅仅可以更大幅度地改善生态环境,对于今后其他的封场修复也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生态膜阻断了覆土层和地下水系统的接触,覆土层在少雨时较干旱,雨多时则会有内涝现象产生,覆土层上的植物种类多样,其耐涝时限也不尽相同,老港基地的生态修复项目组则对此进行了研究,设计合适的灌溉系统,灵活调整水位,使植物能够舒适透气,良好生长。
未来的“再生”郊野公园
作为老港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部分,围绕老港固废基地向北侧、南侧、西侧分别向外拓展1公里的控制范围,建设以“再生”为主题的老港滨海郊野公园。老港1-3期的垃圾填埋棕地景观复育形成山体,填埋场生态修复与外部景观塑造并重,形成上海罕有、浦东唯一山林胜地。
老港滨海郊野公园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区域生态格局,更好满足城市对于生态林地的需要,推动老港固废基地周边环保建设进程,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地区经济繁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
总结
作为进行上海市百分之七十垃圾处理量处理处置的固废基地,老港固废基地并不仅行使静脉产业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职能,也同样以发展生态园区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并致力于打造全面的具有科普教育义务的生态产业园区。老港在向百年固废处置与利用基地进发!
作者:陈颖 / 中国环联
来源:固废观察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