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冉求:善于理财的著名曹裔

百科 编辑:丝玮 日期:2024-12-12 16:23:55 2人浏览

冉求:善于理财的著名曹裔

“老十三”姬振铎虽然没有让自己的国家足够强盛,但是他的后代中却出现了不少“贤能”之人,而其中,尤以冉求这三位冉家兄弟最是他后代中的典范代表。

(上接B3版)冉氏源于姬姓,《史记》载,周文王少子季载因辅佐成王平定“三监之乱”有功,被封于冉。钱穆先生考证,冉国即今定陶东南之冉堌集。其地与姬姓郜国、曹国、成国毗邻,后冉国早亡,其公族有以冉为氏者,散居曹、鲁之间,故冉姓和姬姓被视为同姓。《冉氏家谱》也记,“冉”为曹国初封国君姬振铎后代,世居菏泽之阳,位今定陶县冉堌镇。

《史记》曾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冉伯牛,即冉耕,这位仅比自己的老师孔子小7岁的贤德之人很受孔子器重。孔子多次推荐冉耕为官,而冉耕也没有辜负师父的厚望。他将自己所管辖的地方治理成为“路无拾遗”之地。然而可惜的是,冉耕早逝,年纪轻轻便病逝了。

冉老大英年早逝,让孔子非常伤心,对人说道,“亡之,命矣夫!斯人而有斯疾也!斯人而有斯疾也!”

冉老大的死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是幸运的是,冉家家里其实并不是仅有冉老大这样一位孔子的学生。其实,冉老二,甚至冉老三都是和大哥一样拜孔子为师,并深受老师喜欢。

冉家老二冉雍,字仲弓,即孔子所说“德行”之中的仲弓。冉老二曾经在季氏私邑做官,他在这个地方三个月,虽然是领导,却比谁都有礼貌,总是担心自己没有将别人的谏言都记下,或者没有全部实行。之后,他将官职辞掉,专心跟随老师孔子周游列国,尽心服侍老师。

当然若论后人耳熟能详的冉家兄弟,莫过于冉老三冉求。冉求,字子有,但人们多称其为冉有或者冉子。《论语》中,孔子经常喝道的“求”,便是这位冉老三。冉老三不同于哥哥们以贤德著称,而是一位善于管理经济财政的理财师。因此,不学习仁德的他经常被老师孔子呵斥,而他也喜欢不按常理出牌,老是惹老师生气,总是令孔子头疼不已。但“孔圣人”并没有因此放弃这个“顽皮”的学生,而是淳淳教导,针对冉有的专长教导他。终于让冉老三学以致用,《论语·先进》曾这样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而且,当后来老师孔子落难,流亡国外14年,最终竟是这位顽皮的冉老三身先士卒,以突击战术让鲁国在与齐国的战役中大胜,以自己的功劳换回老师孔子的归国。

国之

[军事]

中立国却做了别人嫁衣

古时,无义之战尤为频繁。一些诸侯国因为几句不敬的言语便可以相互叫嚣很长一段时间,而今天齐鲁结盟、明天鲁滕结盟这样的“墙头草”行为也比比皆是。因此,诸侯国之间为了调解纷争,更好的在周天子眼皮子底下玩这种“无义战”游戏,常常会有一个“老大”出来组织会盟,主持一下事务。

“老大”好选,强国为主,但是会盟的地点却很难选择。若是在大国之内,则很有可能是“鸿门宴”,若在小国举行,除了招待不周外,可能一不小心这个小国就会被前来会盟的国家给吞了。

春秋初年,经过一系列经济改革的“首霸”齐桓公看着山东境内和四周这些“小弟”们,实在是只能眼馋不能吞并的份。于是,桓公想出一妙计,既然不能吞并吃掉,不如结成如“武林同盟”一样的同盟关系,而自己便当当“武林盟主”过过瘾也可以。于是,思考妥当的桓公立即广发英雄帖,召开“同盟大会”。史料记载,“鲁庄公十四年(前680)冬,齐、宋、卫、郑四国鄄(今鄄城县北旧城镇)之会,周王室派使者单伯参加,推齐桓公为盟主,各国初尊齐国的霸主地位。”

尝到甜头的齐国,不满足于这么几个国家的会盟,于是,他又打算召开一次全国性质的会盟大会。于是僖公九年(前651),齐国联合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在葵丘(古曹国境内,今河南民权,1956年该地方划归山东省曹县)举行大型会盟。会盟中,大家共举齐国为春秋“大哥”,事事听其号令,共商大事。葵丘会盟也因此成为春秋时期影响较大的四大会盟之一,通过这次会盟,进一步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财富中文网)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