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健康微张家界”可以订阅哦
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10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教育工作进展与成效。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将围绕健康教育相关工作回答大家的提问。
“预防为主”始终是我们党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十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健康教育,推动个人和群体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这十年,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和期盼越来越高。我们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深化医改,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群众对维护和促进健康有了更加主动的意识、更加多元的手段、更加全面的能力,期盼得到更多“好看、好听、好记、好用”的健康知识。
这十年,健康教育工作努力走近百姓身边、贴近大众生活。《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了政府在这方面的法定职责,各级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健康教育送进乡村、送进社区、送进学校、送进家庭,建设群众身边的健康环境。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健康教育既助力疫情防控,又推动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更好的促进自身健康。
这十年,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健康工作者的积极投入和主动响应。各级专业机构针对当地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编写核心信息,提供健康服务。广大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一线开发和使用健康教育处方,叮嘱患者和家属如何生活得更加健康、促进早日康复。他们面向社会科普宣教,引导群众通过关注自身、改变行为来促进健康,让健康教育成为远离疾病的良方。
这十年,健康教育活动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媒体开设健康科普栏目,邀请专家讲授健康知识,进行形式多样的传播。行业协会学会发挥各自优势,将学术科研成果转化得通俗易懂,更好地送入寻常百姓家。社区、学校、企业主动承担健康责任,维护居民、师生、职工的身心健康。用千千万万个健康小细胞构筑健康中国的坚实基础。
通过个人、家庭、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10年前的8.8%提高到2021年的25.4%,也就是100个人里有25个人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前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的阶段性目标。
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请来了: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李长宁 先生;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刘俊彩 女士;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副院长 姚德明 先生;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 王荃 女士;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白勇涛女士;
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媒体提问。
下面,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当前健康素养促进已成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主要抓手,请问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如何?开展了哪些工作?素养监测对于评价和制定卫生健康相关政策提供了哪些支撑?谢谢。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李长宁
首先,感谢你对健康教育工作的了解,为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我国从2012年开始进行连续的健康素养监测,监测结果刚才米锋司长都介绍了。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已经上升到2021年的25.4%,总体呈现稳步提升态势。特别是实施健康中国建设以来,增速明显提升。提前实现了健康中国提出的到2022年达到22%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都提出来了,到2030年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30%的目标。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和健康素养促进工作,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明确提出国家要建立健康教育制度,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提升健康素养已经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指标。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二是大力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多部门协作,统筹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相关部门积极协作,各行业广泛的宣传防控的政策措施,普及防疫知识和技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设立重大专项,如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设置了健康教育项目和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四是大力开展健康城市、健康县区、健康细胞建设,为健康素养提升创造支持环境。五是大力提升健康科普能力,开展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六是倡导健康文化,引导公众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说,通过健康素养监测,可以了解有关工作的现状,反映相关工作的成效,特别是能够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疫情发生以来,随着相关专家的科普,大家健康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请问健康教育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怎样作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提高大家传染病防治素养。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家对健康教育越来越关注。新冠疫情防控注重医防结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群众能够掌握疫情防控知识,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在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持续加强健康科普,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疫情发生之初,在座的很多记者朋友都见证了我们联防联控机制的发布会,我们组织专家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对一些公众关心的包括病毒传播途径、规范消毒、个人防护等方面知识都进行了解读,相关信息也通过媒体进行广泛传播,推动广大群众掌握防控的健康知识,减少恐慌情绪,增强防控信心。可以说,健康教育在这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然不能松懈。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治相关健康科普和教育活动,比如通过组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举办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编写健康教育丛书、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试点等,让专业疫情防控知识转化为人民群众能掌握的健康能力和理念,让群众“听得进、学的会、用得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染病防控中来,共同提升全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健康理念融入到各项政策,特别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等。请问,地方人民政府是如何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有没有哪些工作亮点可供借鉴?谢谢。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刘俊彩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都知道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如果前面的“1”没有了,后面再多的“0”也失去了意义。东城区政府多年来始终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以务实举措深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各项工作。在这方面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规划先行,将健康融入区级政府所有政策当中。比如制定了《东城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我们制定了《落实健康北京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健康指标任务书、责任状、时间表、路线图。切实加强各部门、各领域在健康领域的沟通协作,注重将促进健康理念融入到公共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先后出台了中小学健康教育、居家养老、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园林绿化、大气污染防治等等相关政策。
二是强化体系建设,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组建健康科普专家团队、健康教育志愿者以及健康指导员队伍,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康教育格局,同时巩固和利用我们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等一系列的建设成果,来广泛开展健康素养提升等全社会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了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了老百姓的全民健康素养。
三是深化基层治理,把健康培训、健康促进送到老百姓身边的最后一百米。对标老百姓的需求,着力实施全民健康促进18个专项行动,推动社区、医院、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康促进工作,包括实施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专项工程,创建了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深入推进体医融合、体教融合,积极致力于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我们也总结了一下,这十年来东城区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十年前的34.10%上升到43.46%。2018年、2020年,我们区两次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的示范市,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评价位居全国前列。
谢谢你的关心和关注。
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
请问北京医院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副院长
姚德明
北京医院以老年疑难疾病诊疗为特色,近十年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教育为手段,与同道一起努力推动健康老龄化。
一是瞄准关键点,提升老年患者主动健康能力。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注重引导老年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倡定期体检、小病早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制作“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手册”,研发对抗老年衰弱的微信小程序,积极践行主动健康理念,帮助老年患者进行主动健康管理。
二是把握全方位,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医疗和护理整个过程。医院培养了一支高水平、专科与全科相结合的专兼职健康教育队伍,做到寓“教”于医、寓“教”于护、寓“教”于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现门诊、病房、居家的全场景健康教育。
三是注重广传播,“云享健康”与“面对面健康讲堂”互为补充。利用互联网医院、医患健康群、微信公众号和其他媒体,年开展200余次健康讲座,把普及健康知识与解答患者问题互动起来,不断增强患者对医院健康科普工作的信任感与获得感。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2020年2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王荃主任您也在其中,请问专家对健康教育发挥了哪些作用?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
王荃
谢谢你的提问,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同时也是作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做好健康科普工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这儿我想用两句话总结医务工作者在健康科普中的作用传播科学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理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在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对健康科普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要保证健康科普工作一定是要有科学性的。让医务人员来做健康科普教育工作正是为了保证其科学性,这也是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成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的目的。我们临床工作中可以把遇到的具有代表性,威胁大众健康的问题还有一些错误行为或者一些不当理念我们总结归纳出来,或者我们发现有一些大众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把它提取出来,做有针对性的科普教育,教大家如何正确的进行日常生活,改变我们的日常行为,这样来提升大众的健康水平。一方面,我们能够保证健康科普活动是具有科学性的,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它的实用性、普及性和实效性,所以这是多方面的获益。
比如我们出一次门诊,可能受益的只有几十人,而且由于时间很紧,只能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和病人或者家属进行交流,有时候病人和家属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没有听懂,但是如果我们做科普,不管是写科普文章还是做科普视频,这样受益人群会显著增加,而且科普的内容也可以让受益人群反复去阅读,他们可能在理解方面也会不断提高。
做健康科普工作对医务人员自身来说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要把非常复杂、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非常简单、大众能够听得懂而且也愿意听的、还能跟着做的语言表达出来,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提升和锻炼。所以对于医务工作者我们去做好科普是双方获益的过程。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王荃主任,谢谢所有健康科普专家库的成员长期以来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的供给,谢谢大家。下面继续提问。
光明日报社记者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能够给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他们和广大居民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比较多,请问如何将健康科普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去,有没有好的经验和探索,谢谢。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白勇涛
谢谢您对社区的关注,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这十年来,我们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着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深入社区,通过开展健康大课堂、发放宣传册、义诊咨询等等方式,引导居民自我管理,将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的健康诉求不断发生变化。以我们所在的太阳宫地区为例,我们辖区户籍在册人口8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29.8%,作为我们重点管理人群,我们通过社区筛查、健康问卷、家医签约、日常诊疗过程中了解了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针对他们的这些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我们的健康宣传主题,从高血压的预防、糖尿病的防治到防跌倒、骨质疏松、心理健康、中医养生、安宁疗护等方方面面,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健康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空中课堂、线上科普成为了主旋律,我们通过推送短信、微信、微博,播放健康宣传视频,在线上组织居民开展趣味竞赛,让居民掌握了健康科学的防疫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健康教育对于推动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同时,如何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投身于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当中,从而使他们在从事健康科普工作方面更加有动力,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健康优先,健康教育要先行。我们一直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让人民群众能够“少得病、晚得病”,提升健康寿命。这也是落实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和预防为主方针的一个重要体现,现在也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正像刚才您所提到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科普工作中是主阵地,医务人员是主力军。我们一直在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多措并举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比如,上海市印发了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政府层面来统筹推动,现在上海市全市40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普遍成立了健康促进委员会,积极主动开展健康科普;河南把健康科普大赛纳入到河南省总工会技能竞赛系列,获得金奖的医务人员,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还有的医疗机构将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作为日常诊疗活动,有的将开展健康巡讲视同下基层,有的将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纳入职称考核评定,健康科普作品可以作为业绩成果来参加评审。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国家和各省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我们鼓励医务人员更多地参与到健康科普工作中来。广大医务工作者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开展义诊、巡诊,到基层带教、查房,开展健康讲座,参加健康脱口秀,有的个人开通了新媒体账号等,积极开展科普活动。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到,开展健康县区建设,国家和省级健康县区的比例要不低于40%。请问,目前健康县区建设的情况如何?“十四五”时期将会有哪些举措?谢谢。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李长宁
谢谢提问。健康县区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场所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在县区层面落实健康中国的要求,综合运用健康促进的理论和策略,针对各类的健康影响因素,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健康的合力,提升区域健康治理水平。
健康县区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围绕五个领域开展工作。三个方面包括,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素养促进。五个领域包括健康政策、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和健康文化。
这项工作是从2014年开始的,当时叫做“健康促进县区”,截至去年,全国共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健康促进县区931个,占全国县区总数近1/3。去年年底,健康促进县区纳入健康城市建设,调整为健康县区。通过县区的建设,积极出台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建设一大批健康村、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学校等等这样的健康细胞,来打造有利于人们健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健康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等健康指标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政策研究、政策引导,支持各地积极参与建设,并加强技术指导,研究制订相关的评估标准,加强重点地区的工作,同时还要进行经验总结,加强宣传。谢谢。
中国新闻网记者
请问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东城区在健康教育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对疫情防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刘俊彩
谢谢中国新闻网的这位记者。四方责任的压实是我们做好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方面,两年多以来,东城区坚持以快制快,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与病毒角力、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我们同步做好了全社会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防疫氛围,凝聚了强大的抗疫合力,让老百姓、社会的各方面共同面对这场战役。我们从三个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一方面,服务群众做好健康宣传。包括充分利用张贴画、微博、微信、城市大屏等多种形式,来传播新冠肺炎防控的相关健康知识,面向全区老百姓开展“五个一”健康科普活动,即一套宣传海报、一份告知书、一封致居民的信、一本发热患者指南、一组温馨提示,发放各类宣传品,引导市民开展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
第二方面,贴近基层组织抗疫动员。第一时间发布涉区病例情况以及风险点位,开通24小时疫情咨询热线,制作疫情防控的“十问十答”,累计30多期,包括小学生的专版,针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工作人员,警务工作者,针对不同的职业人群我们分类编写了防护工作手册,特别是在2020年初期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在从1.0版上升到3.0版。包括针对疫苗接种制作漫画海报,指导社会各界参与到疫情防控,充分落实好四方责任。
第三方面,助力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东城区共有257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我们跟全区17个街道168个社区居委会无缝对接,打造社区健康教育网格,宣传倡导居民减少接触、注意防护等的相关健康行为。在社区、胡同里开展“爱卫防疫文艺作品”展示、“小手拉大手”活动,推动基层疫情防控。和北京电视台合作推出全区抗疫专题纪录片,全景展现东城区抗疫群像,特别是老百姓在具体工作生活中怎么更好做好个人防护,为整个社会的疫情防控构筑一个坚强的阵地和堡垒。同时用好媒体群、大V圈、机关干部朋友圈,共同宣传同心抗疫感人故事。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宏观频道记者
在利用互联网健康科普方面,医院通过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医院等平台,发布原创科普作品,请问医院在健康科普传播方面是如何打造医院品牌,提高健康科普的效果?谢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副院长
姚德明 谢谢你的提问。北京医院在树立打造医院品牌、提高健康科普效果方面,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做原创、出精品”。近十年来,医院在学科和人才优势的基础上,将健康科普内容紧紧围绕大众健康需求,每年在慢性病防治、肿瘤早期筛查、倡导健康行为方式等方面推出200余篇原创性的科普作品,并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让人常读常新。
二是兼顾“多渠道与可及性”。医院不断提高大众获取健康知识的便利性,在病房走廊、门诊候诊室等场所和病人出院通知单上,都可见到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此外,医院网站、互联网医院、微信公众号、专家个人账号等平台都可获得相应健康知识,每年利用“互联网+”进行健康科普4000多次。
三是增强“针对性、实用性”。针对突发性、季节性疾病,医院会及时组织进行健康科普,比如疫情之初,就如何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以及居家期间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老年患者关心的常见问题,及时进行健康科普。今年早春,医院就花粉过敏问题,先后在7个平台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发布科普内容,引起广泛的关注,体现医院的人本理念,实现医学的人文关爱。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在新媒体时代,很多人通过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做健康科普的内容,受到很高关注。但是,一些自媒体健康科普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包括伪科普和虚假信息,带来了一定危害。请问,应该如何应对这种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多种方式传播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刚刚你所提到这个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这项工作也是我们高度重视和一直致力推动解决的问题。确实像你所说的那样,有一些虚假的科普,也需要官方不断地辟谣,提供科学权威的信息。刚刚也有介绍,2020年2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公室组建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这项工作就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主要牵头推动。专家库来自健康教育、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30余个领域的1000多位专家成为首批成员,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的省份也都建立了自己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这都是第一批,后续将根据情况不断地完善,也有一些更新机制,这些就是健康科普知识的“生产方”。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广电总局等9部门一起出台了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文件,前一段时间在网络上也进行了推送,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文件明确了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监管的主体以及相应的责任,这就是打通健康科普的“传播渠道”。我们有了“生产方”,再有好的“传播渠道”,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好的健康科普信息。
通过专家库和机制的建设,就是要为群众提供更加科学、权威、专业的健康科普知识,就是要营造清朗的媒体健康科普环境,就是要联合媒体来增加健康知识传播频率,扩大传播的范围,从而能够将更多、更优质的健康知识送到千家万户。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作为一线医生如何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开展健康科普工作呢?谢谢。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
王荃
非常感谢您对一线医生的关心。首先是我们怎么看待健康科普工作。正像我刚才所说的,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做好健康科普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开展健康科普工作是从自己实际工作出发,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在这里举我自己的例子,我是儿科急诊医生,从医20多年,最大心愿是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够在安全环境中健康成长。因为职业的原因,在20多年里我确实见到了很多病痛折磨和生死离别,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林林总总的儿童伤害,包括道路交通伤、跌倒坠落伤、药物中毒、溺水、烧烫伤等等。我们每次去仔细询问病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儿童伤害都可以通过规范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改变我们的固有观念,增强我们的社会关注度,增加改善我们的公共设施的安全性能,或者是设立法律法规,是可以规避绝大多数的儿童伤害的。有的时候甚至只需要改变一个小小的举动,改变一个小小的理念,孩子们就会受到保护。但实际对于大众而言,如果他看不到、听不到,他一定是做不到的。那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希望把我们看到、听到的这些事情告诉大家,最后能够让大家做得到。所以我们工作之余,采用线上线下的媒介和形式做儿童伤害预防的科普活动,包括告诉大家这些伤害对孩子们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这些伤害。并且我们提出了“预防儿童伤害,人人都是主角”的理念。因为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日常工作再忙,在做科普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是乐在其中的。我周围很多同事也是热心科普工作的。我们医院也重视健康科普工作,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自疫情发生以来,医院一直在着力加强线上科普活动,医院推出了很多的科普视频、科普读本、科普文章等等,着力于在疫情期间保护孩子的健康。
我们一线医生的医疗工作虽然繁忙,但如果做好科普,让孩子们能够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日常医疗工作是一个减负。谢谢。
健康报记者
提问刘区长。刚才提到老人孩子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重点人群,请问在“一老一小”健康宣教方面,地方政府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刘俊彩
谢谢健康报记者对这个领域的关心关注。我们都知道,少年强,则国强;老年安,则家安。“一老一小”是满足老百姓幸福生活需要的重要两端。东城区坚持锚定托稳“一老一小”这个幸福目标,切实坚守好这份“老”和“小”的民生情怀。
关于“一老”,我们主要是加大老年健康教育的力度,呵护老年人群幸福晚年。包括全方位开展老年健康科普教育,开展老年人健康需求动态摸排,持续在“敬老月”、重阳节、中秋节期间加大涉老惠老政策宣传、健康普及力度。创新推出中医药健康文化节等特色品牌,举办系列的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活动,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精细化地建设老年友善环境。比如在深化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区的内涵建设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养老驿站等社会机构和社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快车进社区活动,引入老年人专属游戏,让老年人在游戏过程中参与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此外,进行了效能化老年人健康服务活动。比如,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强化中医健康养老联合体、医联体建设,积极发挥老年专科医院的作用。北京医院在东城区的“一老”医养结合包括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老百姓不断有进一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于“一小”方面,我们不断提升青少年健康教育成效,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是用好新机制,包括开展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联合体试点,围绕“一小”整合辖区内的优质健康资源,对“一小”人群进行健康监测、宣教、干预,提升孩子们的健康水平。二是搭建新平台,组建幼儿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打造“宝贝健康广场”新媒体平台,推出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实现知识技能可及性、趣味性。三是打造新载体,建设健康促进幼儿园,开展“关爱幼儿健康成长行动”,围绕健康理念、体育活动、营养膳食、行为习惯等方面开展指导评估,培养幼儿健康生活习惯。四是推出新品牌,比如在全区实施青少年“健康·成长2020”工程1.0版本,到目前的健康提升2025工程的2.0版本。在学生体质的提升、运动场地拓展、心理健康培育、营养膳食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可见、可落地的措施。全区所有的学校都实现了至少一项80%以上学生掌握的运动项目。东城区像东单、天坛、地坛这些体育场馆向辖区内学校开放,也推出了像史家小学“青苹果之家”青少年现代人格教育基地、宏志中学“阳光心语暖心行动”等特色品牌,“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弘扬。
谢谢您对“一老一小”方面的关注。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在健康教育中,如何针对不同年龄的健康特点分类加强健康指导,促进生命全周期健康?谢谢。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李长宁
谢谢提问。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认知和行为特点是不同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我们的健康中国行动就针对不同的生命阶段,设置了四个专项行动。
我们以“一老一小”为例,儿童青少年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健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受益终生。当前,针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重点关注科学运动、用眼卫生、健康体重、传染病防控、网络使用等等内容。近年来,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发了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编写了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和规范等,在编写过程中也关注儿童青少年认知习惯和特点,比如采取讲故事、绘图漫画这样一些呈现形式,有效的提升了传播效果。
老年人处于生理机能减退阶段,这一阶段重点帮助老年人保持正常的身体机能、预防和管理慢性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等,当前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包括营养、体育锻炼、慢病管理、精神健康等等。对于老年人来说,通过医务人员获取健康教育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同时,也可以从媒体、家人、社区获取健康信息。近年来,我们开发了常见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处方这样一系列的材料,方便医务人员更好的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在传播方式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我们注重开发视频音频这样的一些健康教育材料。
总的来说,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确定重点的内容,选择更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谢谢。
中国人口报记者
面对逐渐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对健康知识需求不断加大。请问,北京医院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在面向社会公众的老年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副院长
姚德明
谢谢您的提问。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我们在做好院内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向社会公众积极传播健康知识。
一是强化科普阵地,医院于2018年成立老年健康大学。以提升中国老年人群健康素养为目标,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健康讲座,目前已有30个学科的90位专家参与,共录制科普课程200节,累计观看达500余万人次,深受大家喜爱。
二是物化专家学识,组织编写老年健康科普读物。医院有13位老年医学专家成为国家卫健委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中心组织他们主编、撰写高质量科普书籍,包括《促进健康 怡享老年》《睿眼观糖》《别让你的血管比你老》等作品,积极输出“健康老龄观”,深受主管部门和读者好评。
三是深化示范作用,积极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牵头组织国家级“老年健康知识库”建设项目,牵头成立中国老年护理联盟,牵头实施“国家标准化风湿免疫诊疗中心”项目,牵头研发老年综合评估系统软件,每年还有数十位专家做客央视和新媒体的健康科普栏目,不断将健康教育工作向基层延伸、向重点人群延伸。谢谢。
中国社区报记者
家庭医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热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如何通过家庭医生辖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的。在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同时,投入的大量教育资源,能否带来直接的健康效益。健康教育能给居民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健康改善?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专业,请白勇涛女士回答。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白勇涛
谢谢你的提问。这些年家庭医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围绕“医防融合”“大健康”理念,开展覆盖全人群、全周期、全过程的健康管理,同时针对重点人群进行个性化管理。举个例子,去年家庭医生日,在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中,我们在现场遇到一位学生家长,她当时说发现自己的孩子走路不太协调,有点高低肩,很担心。当时家庭医生从孩子的脊柱到步态、姿势还有足底压力进行了专业评估,发现问题不是疾病导致的,于是提出了个性化健康指导,比如怎么坐、如何站、怎么做运动,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孩子学会了在学习和运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调整了运动方式,孩子的体态得到了有效改善。
这十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深刻体会到,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对于防控疾病尤为重要。不但可以降低患病率,而且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获益多多。再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社区有一个方叔叔,他有2型糖尿病,2013年的时候加入了我们社区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在小组活动中方叔叔深入了解了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手段,他通过合理饮食、科学服药、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自我管理方式,在家庭医生和同伴支持下,对治疗糖尿病的信心有极大的增强。这些年,他的血糖一直都控制得很好。还有一位老患者刘阿姨,五年前发现有重度骨质疏松,她很焦虑,我们的家庭医生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通过评估,为她开出健康处方,让刘阿姨坚持每天适当的户外运动,高钙饮食,通过五年的综合诊疗,刘阿姨腿疼的情况已经明显好转。
我们社区里有不少像方叔叔、刘阿姨一样的老年人,他们不但自己从健康教育中获得了实惠,掌握了丰富的保健知识,而且也成为了我们的家庭保健员,协助家庭医生进行健康宣教,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都能反映出来健康教育带来的收益。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时间关系,最后再提两个问题。
健康中国观察记者
健康细胞建设是健康城市的基础,请问在推动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方面,东城区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刘俊彩
谢谢健康中国观察的记者,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应该说,健康细胞工程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多年来,东城区始终坚持党政主导、行业牵头、部门协作、群众参与,来切实推动这项工作,让老百姓在健康促进中享有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方面,综合覆盖面不断拓展。坚持把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社区建设、教育体育、医疗服务等工作来统筹推进。有计划、高标准的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健康细胞建设,可以说如火如荼,全区共17个街道,所有的街道都获评了北京市全民健身示范街道。东城区共有168个社区,所有社区都建成了北京市体育生活化社区。东城区共有84所中小学,所有的中小学都获评了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并打造24所健康促进”星级校“。应该说,在健康家庭、健康医院、健康单位、健康餐厅、健康公园等方面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逐步提升。
第二方面,行业示范力显著攀升。在学校,我们实行了“学生体质提升计划”,深入实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育人模式,实现了冬奥教育、冰雪运动在全区中小学覆盖,成为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同时打造“体育生活化、健康新东城”的新格局。全民健身体育节,行走健康徒步大会,东城区特有的“胡同迷你马拉松”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东城区有“天坛大象跑”、“故宫跑”等网红的跑步路线,入选了全国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获评“全国优秀健走示范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的创建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当中。
第三方面,实践创新点特色凸显。比如,我们东城区的景山街道黄化门社区率先提出了体育生活化的理念,让体育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创建了全国首个体育生活化社区,在搭建全民健身组织架构,开展特色体育健身活动,营造健身生活的文化氛围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今年年初,东四街道成为全球首个双奥社区,我们把冬奥冰雪元素有机的植入到历史胡同街区,推进冰雪运动普及,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书写了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的新篇章。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最后一个问题,请继续提问。
封面新闻记者
近年来,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尤其是一些脱贫地区。请问,如何做好脱贫地区群众的健康教育、健康素养提升工作?如何以更易懂、更好理解的方式来进行?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你对脱贫地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一直是我们开展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这十年来,各地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建设健康教育阵地,培养基层健康教育骨干。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向贫困地区、向脱贫地区倾斜资源。比如,2018年—2020年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在贫困家庭发放健康工具包,培养“健康明白人”。之后,我们继续开展脱贫地区健康促进行动。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入村屯集市指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河南把健康素养66条画进年画;青海、甘肃、广西等地通过民歌、山歌来传唱健康知识,这些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让健康知识和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经过共同努力,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显示,这十年来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7.13%提升到2021年的22.02%。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相关的嘉宾从政府、专业的健康教育机构、大型公立医院,还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家个人角度,给我们介绍了开展健康教育的相关情况。我想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的健康素养水平有了提升,但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仍然需要久久为功,仍需要每个人、全社会的继续努力。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