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认真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努力提高财务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的风险由多种因素构成,财务风险是其最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其特征归纳起来主要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共存性、激励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风险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就客观原因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二是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三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与方法
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为财务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一)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以期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在决策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例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该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的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三)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切实依照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原则,确保决策科学化。
(四)动态地平衡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资金负债率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与之对应的是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在确定资产规模时必须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1.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2.企业的管理能力;3.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4.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5.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6.国家的有关行业政策。企业在重视规模的同时,也应重视规模的质量。资产规模的机构调整主要采取下述措施:在资产结构方面,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以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快存货的周转,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货币资金回笼,确保销售资金的安全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在负债方面,动态地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要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财物指标。
优化企业的现金流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入产出率;动态平衡自由资金、借贷资金和预收资金的规模与结构,确保资金的边际效用最大化,以提高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
(五)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方法
1.分散法
通过企业之间的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的方法就是分散法。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它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
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
3.转移法
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就是转移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降低法
就是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分散法、转移法、回避法、降低法等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但是,这些方法难以防范与化解道德风险。为扬长避短,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动态地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其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六)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
关键词:现金流量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随着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也复杂多变。市场竞争、经济波动等使得企业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的、危险的因素,此时,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作为一种极为重要且相对稀缺的资源来说,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本文从现金流量角度探讨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财务风险和现金流量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因为公司财务融资不当或者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促使公司丧失偿债能力而最终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而不能完全地消除。现金流量是现财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依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比如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以及非经常性项目等,最终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及现金总量情况的总称,也就是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包括营运资金风险和信用风险。营运资金风险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现金周转速度减慢。现金周转速度直接会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两者之间成反比,也就是说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慢,这时候企业对营运资金需求就会增加,这种情况下若企业没有现金储备或者借款额度就不能增加资金的投入,这势必会导致企业原有营运资金因周转速度较慢而不能支撑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②营运资金被占用。很多企业将企业运营资金用于投资或者购置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而不是将其投入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中,被用来投资或者购置资产的资金在短期内不能收益,这很容易造成新近流入长期滞后,最终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短缺。
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突发性坏账引起的风险,突发性坏账是一种非人为客观情况发生不可预见变化,从而致使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最终形成坏账。另一方面是大量赊销引发的风险,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一些企业采取了放松的信用政策,大量赊销商品以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可也正因为如此,从而增大了企业信用风险的机会。
(二)投资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投资风险一般是因为企业投资失误无法取得回报而带给企业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增加偿债风险,企业因为投资失误,投资的现金流出却得不到回报,这是企业偿还债务需要的资金失去了来源,这大大地增加了企业偿债风险;另一方面连累主营业务的风险,企业投资失误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追加投资,这也就造成了企业挪用营运资金现象,最终会影响到企业主营业务的开展。
(三)筹资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流动资产是企业为了偿付债务而持用的现金或可迅速筹集的现金,其包括现金以及能够快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企业筹资过程中流动性财务风险一般是因为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不足而造成的。一些企业为了筹集到对外投资或者是购置资产需要的资金,常采用银行短期贷款方式,而这种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流动负债。而有些企业则是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因营运资金缺乏而申请银行贷款,这种使用借来的资金弥补企业营运资金也增加了企业流动负债,最终会引发企业因筹资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三、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的解决对策
(一)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增加经营性的现金流入量。多数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均能从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来维持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但是,当企业需要进行一些季节性经营或者投资行为时,此时的净现金流量可能是负数。一般来说,市场急症的加剧会导致企业的主营业务量缩减,从而降低了企业营业收入或者营业利润,最终使得企业面临财务风险隐患,这个时候,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以及增加市场份额等措施来提高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增加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入量。
2.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率。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流动资产存货占用比例较大的问题,这些存货占据了企业大量的资金,企业在保管这些存货的同时要支付高额的保管费用,这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另外,库存货物时间过长,企业还要承担市场价格跌落、人为原因以及物资自然损耗而造成的损失,这又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针对上述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本着节约资金、降低库存的原则,合理地进行采购安排,从确定供应商、物资采购合同订立以及物资运输和物资验收入库等环节严格把握存货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企业如何提高资金获利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投资项目的能力。无论是企业的内部投资还是外部投资都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分析项目未来现金流量,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分散投资风险,严格地控制现金流出,降低成本。
(三)筹资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企业在发展规模时不能太盲目,在统筹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筹资费用,制定合理的款项计划,降低财务风险。企业在做好以上几点工作的同时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人员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警惕性,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统筹,使财务风险降低。同时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控制筹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①充分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②提高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以及资金收益能力;③保持企业的良好信誉质量等。
四、结语
现金流量是企业管理中内涵极为丰富的管理内容之一,其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只有切实地做好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才能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才能在日益丰富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管理;财务风险管理
一、引言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企业陷入了财务困境。金融危机过后,企业有必要反思自身在经营、内控以及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顺应新形势的变化,采取措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提高经营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的客观形势,分析了企业面临的财务困境,并提出改善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二、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金融危机改变了企业经营的客观环境,企业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活动的风险,投资活动的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企业筹资风险
1.筹资现金流短缺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很多企业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大幅度减少,有的企业甚至是负数。贸易伙伴经营状况不佳导致的违约,以及自身经营状况的恶化,导致企业的信用级别降低,直接后果是,一旦遇到财务困难,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整体信用风险加大,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不断提高对企业的贷款门槛,放贷额度也在下降,这使得很多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2.融资成本高
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的门槛较高,限制较多,大部分企业达不到上市融资的要求,民间借贷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难以为继,况且我国民间借贷并不是很完善。综合因素造成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加,银行紧缩银根,为企业提供的贷款有限,相同的贷款额度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二)投资活动的风险
1.短贷长投风险
短贷长投风险是指企业以短期贷款获得的资金用于长期投资。长期投资的利润较高,但是新形势下,企业的资金来源不足,难以进行长期投资,很多企业将短期贷款资金投资于回收期较长的领域。短期贷款到期后面临着偿还贷款本息,而长期投资却不到回收的时候,企业必须筹集资金偿还短期贷款,这样便会使企业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风险。贷短投长是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追求利润过程中不得已的选择,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投资决策对收益造成的风险
新的形势下,企业面临着投资决策风险。客观形势的变化,要求企业的相关决策能够与时俱进,适时更新投资决策评价体系,使其适应变化了的实际。否则,用已有的投资评估决策体系进行决策,必然会造成决策的失误,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很多企业建立的内部决策评估制度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投资决策受到非制度化权力的约束,导致投资项目回报没有保证,损失的概率较高。
(三)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
1.经营成本高
经营成本的提高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用工成本大幅度增加,我国企业长久以来的优势渐渐失去。法律要求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城市化的加快和计划生育的国策使我国合适的劳动工人数量大幅减少,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使企业的经营难度加大。其次,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全面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原材料出现大幅波动,价格波幅甚至超过主要货币指数的波幅。再次,环境治理费用的支出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由于企业对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各级政府也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要求企业进行污水处理、废气回收净化等,对于排放不达标、污染环境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依法关闭等措施,这也就迫使企业提高了环境支出成本。
2.销售资金回收困难
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只是某个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整个产业链条都受到影响。首先,需求减少,销售量减少。其次,销售价格降低,即使是销售出去资金也难以回收。资金回收困难便会影响企业的原有的生产经营计划,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三、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整体性措施
1.强化财务管理全程控制
要使企业实现其目标,控制财务风险,做到效益最大化,就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全程的控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融入财务管理,使得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严格管理资金的调控,将资金用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严格执行审核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控制运作成本,对企业财务开支进行严格管理,将企业的财务管理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再次,提高员工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改变公司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建立财务监督预警控制系统
良好的财务监督预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正确地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为及时对风险进行管理提供信息。结合我公司实际,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对煤矿企业经营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建立对煤矿企业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首先,应当对自身的状况及经营环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认真分析自身经营过程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据此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采取有效的手段及策略,对财务风险加以预警和防范。
(二)具体性措施
一、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1.财务风险的定义
目前对财务风险的概念及范围的确定未给出一致的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两类比较典型的观点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论,即广义的财务风险论。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论,也即狭义的财务风险论。有人认为狭义财务风险观点过于片面,负债经营对于不同成长期的企业影响并不同,对于成长性良好的企业来说,负债经营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但对于成长末期的企业来讲,必须要认真考虑负债经营的成本,合理控制负债比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笔者所在的公司-中国电信海南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市场竞争激烈,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引发的企业风险,对本企业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的类型
结合电信行业的特点,以及财务风险的成因,笔者认为,财务风险主要分为八种类型:
(1)资本结构风险。主要指固定资产占资产比重过高、资产负债率水平偏高、资本流动性弱等;(2)资金风险。包括资金安全风险、贷款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等;(3)成本结构风险。主要指折旧占收入比重过高,挤占付现成本空间等;(4)资产风险。包括资产安全风险和运营效率风险(如部分固网、小灵通等传统语音业务萎缩造成的资产减值风险和资产闲置风险)等;(5)投资决策和管控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方式的选择、投资不合理,对投资项目的有效管控和后续跟踪、分析与评估等效果评价;(6)税务风险。如税务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水平、税收不确定风险等;(7)会计政策与信息披露风险。指会计制度执行风险、财务报告信息失真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等;(8)内控风险。包括内控制度修订和完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内控整改中可能出现执行不到位、存在缺陷点的情况。
3.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资本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比重过高,负债规模大。目前电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由于网络规模经济的特点,为占有优势地位,保持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在运营成本日渐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加大负债规模。由于盈利能力的下降,使海南电信不得不加大短期负债比重,以解决临时的财务困难。虽然负债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财务杠杆收益等积极作用,但负债比例高,特别是短期负债会加大公司偿债流动性压力,提高财务风险。(2)企业经营不善,资产流动性差。首先,由于国家监管及投资风险的考虑,电信行业的筹措资金主要用于网络建设投资,则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集中于公司经营利润。另外,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也逐渐提高。存货占用大量资金,还要支付相应保管费用,长期存货市场价值下跌还造成利润下降。(3)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企业应变能力不足。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因素。如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税收政策的调整、持续的通货膨胀等等,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2006年6月,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从2007年开始笔者所在集团公司,在全集团内推广全面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重大财务风险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影响。
2.资本结构优化与资产结构优化相结合
资本结构的优劣与企业理财目标、财务风险密切相关。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要以能够促使企业讲求投资效益、减少投资失误,另一方面,有效的投资又可以为企业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投资报酬的提高,可以增加企业的现金存量,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增强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电信企业可通过资本运作优化其资产结构,以提高其未来现金净流量。
3.提高对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应变能力
随着电信市场的放开经营,电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日益复杂。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并制定出多种应变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4.运用适当技术方法
企业可以运用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分散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风险。(2)回避法,指企业在进行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结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3)转移法,指企业根据不同的财务风险,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的方法。(4)降低法,指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灵活采用上述技术方法防范财务风险。
虽然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才能使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明显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建设以及体制管理改革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了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的安全管理都倍加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其实质主要是事业单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没有完成预期的财务收益,从而出现经济损失的情况。因此,为了减少财务部门的财务风险损失,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安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 事业单位风险的突出表现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的工作是以社会公益的发展为目标,在国家相关机构的资金支持下成立的社会服务组织。如科教、文卫领域的活动。在我国,事业单位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职能拓展,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支付和核算风险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的支出就是指事业单位的各项费用开支的总和。随着部门预算相关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和财务支出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矛盾。纵观我国现阶段的事业单位消费情况,普遍存在公费私用和各种体制外的项目占用经费,大量的额外支出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不断更新和完善,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在新知识和政策的制约下,处于落后的状态。在很多事业单位,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监管部门的职责不分,导致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质量下降,出现很多违规现象。
(二)投资和管理风险
随着事业单位投资状况的普遍增加,很多事业单位人员只重视自己的利益,亏损国家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恶性循环,使国有资产的利用不能增值,造成其他的经济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大的漏洞,还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从而削弱了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实效。
二、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风险意识淡薄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由于事业单位是“铁饭碗”的工作。其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都很淡薄,甚至有些财务人员将财务管理的职能简化,没有认识到财务工作队事业单位的重要性。没有高质量的财务工作做保障,就很难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不能规范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行为。所以,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中,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财务违规带来巨大的收益风险,导致出现众多违反国家财务政策和管理的行为以及财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
(二)管理制度不合理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中,由于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的相关体制出现极大的漏洞。财务管理的权力和责任分配不明确,财务人员的监督不上心,没有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做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不具备合理的运行程序,无法依据相关法律进行财务违规的处理。所以,不健全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管理的内外环境失控
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其内部环境主要指事业单位的领导决策机构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意识,当内部环境出现问题时,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机制失控。从外部环境观察,由于国家机构的改革,没有明确划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权的归属问题,对其管理的方式也模棱两可,出现很多的监管漏洞。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有国家投资,却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利用效率极其低下,浪费严重。
三、 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提高风险意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设,将风险教育、职业道德建设和职责分配相结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对风险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良好的风险观念。而且,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培养其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处理常规风险的基本能力。对于各种风险的控制能力也要加强培训,促进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完善事业单位各种人员的应用能力。
(二)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财务管理体制
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进步,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在应对财务风险上,可以进行较为合理的预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降低财务的风险,规范风险的管理。财务管理需要合理的制度来进行保障,将财务管理的各方面纳入监管范围,实行有效的风险报告制度,定期进行财务工作汇报。及时规避各种潜在的风险问题,提出应对紧急和重大风险情况的有效措施。同时,为了降低风险项目的受损程度,也要完善相应的风险应急机制。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建立健全相关风险应急预案,促进事业单位的资金合理、安全地应用。
综述全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无法避免。所以,在综合分析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出现的众多原因后,“对症下药”地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促进财务资金的合理利用。而且,事业单位的发展要结合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制定有效的财务防范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顺利开展,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成.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现代商业,2009(24)
[2]牛小宝.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思考[J].管理观察,2010(35)
[3]于昕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分析和思考[J].现代商业,2011(35)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