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十八)

科普 编辑:欲省 日期:2024-12-16 17:51:48 1人浏览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十八)

31、红楼梦何梦:小说的自我叙事与治疗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作  者:林素玟 着 出版单位:台北:里仁书局 内容简介: 本书题名《红楼梦何梦》,一指《红楼梦》乃作者历经人世沧桑与心理创伤之后,所述说「人生如梦」的文学作品;二指作者所书写的三十多个「到头一『梦』」,其 思想内涵为儒释道者何?三指世间男女情感与富贵繁华,终归「红尘如梦」;四指《红楼》爱好者,从小说文本的叙事中,「红楼猜梦」所得的人生哲理究竟为何? 作者简介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现任华梵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因受华梵创办人晓云法师「觉之教育」的感召,近年来从佛法及治疗学角度研究《红楼梦》,发表有关《红楼梦》叙事治疗与书写治疗等学术论文十多篇 32、从文学到视听:中国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与传播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作  者:王鸣剑 著 出版单位:台北:新锐文创 内容简介: 绪 论 文学与影视的互动 一、小说与影视关系的历史沿革 (一)小说的电影改编「前史」 (二)当代小说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实践 (三)当代电视改编的进程 二、影视改编观念的历史演进 (一)外国电影改编观念的历史与实践溯源 (二)中国电影改编观念的变化与发展 三、小说的影视改编方法 四、小说与影视的联姻 第一章 《芙蓉镇》 一、剧情简介 二、从小说到电影 (一)改编缘起:从「茅盾文学奖」到「一个时代的经典」 (二)主题:坚持走真实的现实主义道路 (三)人物:「讲感情,把自己烧进去」 (四)情节:脱胎于小说,适当增删 (五)叙事结构:尊重原著,创新不断 三、「谢晋模式」的是与非 第二章 《红高粱》《高粱酒》与《红高粱》 一、剧情简介 二、从小说到电影 (一)小说与电影的联姻:相得益彰 (二)大刀阔斧地删改:主题、情节、人物、场景和叙事方式 1、主题:单一明确 2、情节:主次调整 3、人物和场景:尽量简化 4、叙事方式:化繁为简 三、小说《红高粱》、《高粱酒》改编为电影《红高粱》的得失 第三章 《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 一、剧情简介 二、从小说到电影 (一)改编原因:解读历史的视角引发共鸣 (二)主题:从自由多样性到相对简单和明确化 (三)情节:从繁到简,集中展示 (四)叙事方式:视角和结构 1、叙事视角:从单个的主观到全景的客观 2、叙事结构:从显隐结构并进到单线索展开 三、《妻妾成群》改编为《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得失 第四章 《霸王别姬》 一、剧情简介 二、从小说到电影 (一)叙事方式:视角与结构 1、叙事视角:从全知全能到「影像+字幕」 2、叙事结构:从时间线到三个单元 (二)叙事策略:情节和主题 1、情节:围绕主题改变和增删 2、主题:从个人运命与历史沉浮到对民族精神层次的思索与领悟 (三)文化、京韵:从香港西化文化到内地主体文化 三、《霸王别姬》改编的得失 第五章 《活着》 一、剧情简介 二、从小说到电影 (一)叙事视角:从「双重」第一人称到福贵为焦点的视点镜头 (二)主题:从「忍受」到「担当」 (三)情节:围绕「造型」和主题改变来增删 (四)人物:在时代的烙印里一步步走来 三、《活着》改编的得失 第六章 《妇女生活》与《茉莉花开》 一、剧情简介 二、从小说到电影 (一)叙事方式:视角与结构 (二)叙事策略:情节与主题 (三)叙事风格:沉重与轻松 三、《妇女生活》改编为《茉莉花开》的得失 第七章 《寻找》与《云水谣》 一、剧情简介 二、从剧本到电影 (一)创作契机:从「真人真事」到「爱情传奇」 (二)主题:从单一的爱情到双重的爱情和爱国 (三)故事线索和叙事策略 三、杰出的蒙太奇手法和全面采用 DI(数字中间片)技术 四、《寻找》改编为《云水谣》的得失 第八章 《天鹅绒》到《太阳照常升起》 一、剧情简介 二、从《天鹅绒》到《太阳照常升起》 (一)改编缘起 (二)主题:从自尊的丧失到情欲的毁灭 (三)情节:从写实到幻化 (四)叙事:结构从完整到分段,方式从顺叙到倒叙 1、叙事结构:从完整统一的封闭式结构到分段叙事的开放式结局 2、叙事方式:从顺叙到倒叙 三、《天鹅绒》改编为《太阳照常升起》的得失 第九章 《亮剑》 一、剧情简介 二、从小说到电视剧 (一)改编缘起 (二)合理取舍情节、大胆提炼主题 1、撷取小说中的代表性事件,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 2、添加新的情节,完善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3、更改人物经历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剧情更加惊险、曲折和动人 (三)叙事策略:从「叙事蒙太奇」到历史真实与虚构相交织 (四)人物形象:从英雄的悲壮到军人的阳刚 (五)「亮剑」精神,契合了时代精神 1、还原了历史真实 2、拓展了军事题材 三、《亮剑》改编的得失 第十章 《暗算》 一、剧情简介 二、从小说到电视剧 (一)叙事方式 (二)叙事策略 (三)时空设置 三、《暗算》改编的得失 33、孔子人道思想的开展: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的比较分析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作  者:朱心怡 著 出版单位:台北:文津出版社 内容简介: 子曰:「仁者,人也。」又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说明孔子所谓「道」是「人道」其内涵就是「仁」。故孟子云:「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儒家成人之道,是由「己」开始,推己及人,乃至成为仁人的无间修养。本书《孔子人道思想的开展》,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进行比较分析,讨论战国儒者在孔子人道思想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诠释天、命、人的关系,向内心深入探究人性的本质;如何看待礼乐的兴起与形成,向外建立礼乐教化的理论体系,以完整孔子所开创的内圣外王的成人之道。 34、跨界对话——汉学、比较文学与物质文化研究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作  者:陈珏 主编 出版单位: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所跨越的「汉学」、「比较文学」和「物质文化」三大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汉学是当今国际学界的显学,比较文学也是当今国际学界的显学。横看成岭侧成峰,汉学与比较文学,互相包容。往往在汉学界看来,比较文学是汉学的一部分,而在比较文学界看来,汉学却又是比较文学的一部分。两岸的汉学与比较文学,则长期以来,交错分处在外文和中文学门中,风格传统,互有异同。双方虽多年来「鸡犬之声相闻」,往来不绝,却鲜有结合「汉学」的专门性正面交流。台湾的「物质文化」研究,在中文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在此进一步涉入「跨界」,与「汉学」和「比较文学」三足鼎立,众声喧哗。 本书的主体部分,由去年四月在台北召开的两场会议所「催生」:一场是「汉学与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与汉学」两岸「七人谈」会议,另一场则是「新汉学视野中的比较文学与物质文化」两岸「跨界」学术交流会。这两场会议,都是由科技部和国立清华大学的大型研究计划合力推动的,邀请到十位两岸相关领域的「一线」专家参与,内容涉及到「汉学」、「比较文学」和「物质文化」研究等三个大领域,产生一种名副其实的「跨界」对话。各位撰稿人都是「大手笔」,而这跨领域的十多篇文章编为一集后,竟自然构成了一个前后呼应的整体。 普林斯顿大学柯马丁(Martin Kern) 讲座教授、京都大学道坂昭广教授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张隆溪讲座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强力推荐本书,评语使用英文、日文(中文大意,见编后记)和中文三种语言,列于封底,以飨读者。 35、与香港艺术对话:1960-1979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作  者:黎明海、刘智鹏 合著 出版单位:香港:香港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口述历史形式集结整理香港艺术发展的历程和面貌,将十五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香港艺术圈人士之简历及访谈辑录成书,并着意保留问答形式,只解释证据、检查考证,在访谈者与受访者有意识的互动中,填补文献档案记载,印证现存香港艺术史料的可靠性,让当年在艺坛担当不同岗位的受访者各自表述见证旧事之余,分享他们对香港艺术发展的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黎明海,英国利物浦大学教育学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文学(绘画)硕士及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副教授,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艺术馆专家顾问,香港及海外多所大专院校艺术课程校外考试委员等。自1988年起黎氏曾于香港及海外获邀举办17场个人绘画展览及参与超过50多个联展。历年出版个人画册14本;作品为香港及海外艺术馆、画廊及私人收藏。 刘智鹏,香港大学文学士、哲学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主修中国历史。岭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主任,香港地方志基金会秘书长。曾任屯门区议员、屯门区议会副主席、古物咨询委员会委员、博物馆委员会委员,现任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活化历史建筑咨询委员会委员、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理事会成员、历史博物馆咨询委员会委员、市政事务上诉委员会委员、香港电台节目顾问团成员、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专家、乡议局执行委员。 36、法句经今注今译(一套2册)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作  者:屈大成 著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法句经》内容朴质亲切,娓娓道出释迦本怀,属最古层的佛经之一,传诵甚广;今以巴利语本的现代译本,风行于世。本经古有4种汉译本,支谦本出于孙吴时代,部份偈颂见于巴梵等语本,可作跨语本的对勘对读。本书为支谦本的白话译写,注出相对应的巴梵语字词及其含意,并附导论、各语本偈颂对照表、译语索引等,除望能协助理解经文外,还期有补于初传汉译佛典之研究。 37、穿越五条港:府城文学路线踏查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作  者:覃子君 主编 出版单位:台南:国立台湾文学馆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台南府城的五条港为范围,从《全台诗》1-30册及《区域与城市:台湾古典诗选注1》中搜集相关的作品,再配合地景挑出浅显易懂,又能具体呈现昔日五条港风貌的诗作。最后选录出14首古典诗,选诗内容涵盖五条港的历史遗迹、商业经济、姓氏宗族、生活实景四大面向,并由台湾古典文学及历史专家学者薛建蓉、陈晓怡、曾国栋、张丽芬撰文解析,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施懿琳教授审订,国立台湾文学馆编印,是值得一读的府城文学旅游书。 38、早期印度佛教的知识论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作  者:吴汝钧、陈森田 合著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内容简介: 此书研究初期印度佛教的知识论。研究的方式以解读有关文献叙述及知识论问题的文字为主。另外也包含一篇综论性质的论文。此中的有关文献包括《杂阿含经》、《放光般若经》、《解深密经》、《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俱舍论》、《成实论》、《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观所缘缘论》和《成唯识论》。大体上,我们依文献学方法与哲学分析方法的双轨并重的方式来进行研究;严格地选录可靠的文献的文字以进行哲学的分析,向读者提供一完整的早期印度佛教中所流行的知识哲学的面貌,而尤集中于前五识亦即是感识的认知机能方面。 对于佛教知识论的研究,在印度、日本及欧美各国都相当兴旺,也获致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中、港、台的中文学界,此书是首次的尝试。我们希望藉此可以吸引到中文学界的注意,在注重佛教的实践、解脱方法之余,也多一些了解有关印度佛教的理论、概念,特别是对知识问题的看法。 39、艺术史中的汉晋与唐宋之变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作  者:颜娟英、石守谦 合编 出版单位:台北:石头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导论 从追求神仙到佛土世界——汉唐之际图象的变迁(颜娟英) 导论 「绘画」的觉醒——唐宋间图象呈现方式的新发展(石守谦) I.仙马、天马与车马——汉镜纹饰流变拾遗(曾蓝莹) II.汉晋之间劾鬼术的嬗变和鬼神画的源流(来国龙) III.吐鲁番吐峪沟石窟考古新发现——试论五世纪高昌佛教图象(李裕群) IV.由墓阙到浮图——四川绵阳平杨府君阙研究(林圣智) V.云气纹的进化与意义(肥田路美) VI.七、八世纪观音造像的繁衍(王静芬) VII.一字佛顶轮王与炽盛光佛——佛教星宿信仰图象的唐宋之变(赖依缦) VIII.复原唐代绘画之研究——以屏风壁画为焦点(板仓圣哲) IX.唐代护法神式镇墓俑试析(李星明) X.墓主像与唐宋墓葬风气之变——以五代十国时期的考古发现为中心(李清泉) XI.八至十一世纪的花鸟画之变(陈韵如) XII.唐宋时期佛教版画中所见的媒介转化与子模设计(黄士珊) 40、共性与殊性:明清等韵的涵融与衍异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作  者:宋韵珊 著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主题式」论述方式,就明清等韵对宋元等韵在继承的同构型与变革的异质性上进行开展与讨论,并佐以明清语料相互印证。明代部份重点放在呼名和介音的探索上,除了综合分析明代三部韵图里呼名订定所采用之标准与条件外,也就明代呼名的实质内涵以及介音在音节结构中对声母和韵母的影响着眼,试图厘析明代呼名设立的条件与原因以及介音的归属问题。清代部份则以三部语料为例,探索韵图与方音间的关系以及当时编纂韵书韵图的内因外缘,说明编图者的想法势必影响成品之形塑,而学术思潮与政府政策对于韵书韵图的编纂和出版,也具有影响力。 作者简介: 宋韵珊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曾任私立静宜大学中文系、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专任助理教授及《声韵论丛》主编,现任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专任助理教授。专攻明清等韵学,讲授声韵学、语言学概论、语言与文化、语音学等课程。着有专书《韵法直图与韵法横图音系研究》、《剔弊增广分韵五方元音音系研究》以及〈汉语方言中的〔uei〕韵母研究——以官话区为研究对象〉、〈扬雄《方言》里的齐鲁方言——从词义角度观察〉、〈明代韵书韵图的编纂与出版传播〉、〈韵图与方言——论清代的河南与山东方言〉等多篇学术专论。 41、荀子再探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作  者:何淑静 著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本以孟子的角度来论断荀子的书,也不是从思想史的立场来看荀子的书;它乃经过西方哲学的严格训练后,重新反省、思考荀学,扣紧《荀子》文本,就荀子的学思本身来深入了解、分析与论究荀子观点的一本学术专书。一般对荀子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心性论」,鲜少详论其「功夫论」;即使研究,也都单就其「虚壹静」或单就「为学」来论其与时代背景之关系,甚少学者用心考察荀子「工夫论」或「为学」或「成圣之道」的详细内容及其论点间的关系和所蕴函的问题。作者早期对荀子的研究也都集中在「心性论」上。但在完成〈论荀子对「性善说」的看法〉后,意识到其「心性论」与「修养论」间存在着一些问题,于是开始转往其「工夫论」,尤其注意于荀学非常重要却又常为学者所忽略的上述方面的问题。本书所收录的就是这过程中所完成的五篇文章及一篇附录。 42、戏剧学刊第18期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 内容简介: 身体、文化、跨世纪:台湾剧场专辑 【专辑论文】 试探七○至九○年代台湾现代剧场的身体技术做为一种实践(叶根泉) 台湾剧场跨世纪的怀旧想象(刘育宁) 《奥瑞斯提亚》的考古重建与汲古新绎——论三出台湾当代改编(萧惠璞) 跨媒体性·浮动的能指:1970年代电视布袋戏角色主题歌(陈龙廷) 【一般论文】 21世纪以来曹禺剧作的人文诠释与舞台呈现(宋宝珍) 柬埔寨宫廷舞蹈/舞剧传统的转泪点——从神圣道世俗,从共通到独特(林伟瑜) 【剧本】 新编昆剧:蔡文姬(曾永义) 【工作坊记录】 寻找穿越文本森林的精确路线:巴维斯「排演华语新创剧本之理论与实践」工作坊记要与省思(杨莉莉) 43、总力战与台湾——日本殖民地的崩溃(一套2册)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作  者:近藤正己 着,林诗庭 翻译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上册】 中文版序/近藤正己 序 论 一、课题的设定与方法 二、关于史料 第一部 战时的殖民地统治结构 第一章 军事势力酿成的战时体制 第一节 台湾军部势力的抬头 第二节 台湾军的总力战准备 第三节 殖民地的兵役问题 第四节 转变为外征军的台湾军与兵役赋课 第二章 台湾总督府的「南进」 第一节 「大正南进期」与台湾籍民 第二节 复活的「南进」构想 第三节 「南支」政策的形成 第四节 「南洋」政策的形成 第五节 战争下总督府的「南进」 第三章 人心的动员 第一节 地方制度修正的意图 第二节 异民族教化的方针与方法 第三节 「皇民化」政策的形成 第四节 汹涌的同化浪潮与台湾人 第五节 地方接纳「皇民化」政策的机制 第六节 台湾人对「皇民化」政策的应对 第七节 走向地缘、血缘关系的解体 第四章 对原住民的「皇民化」政策 第一节 雾社事件后的「理蕃」方针 第二节 土地圈地和居留地的「集体移住」 第三节 从武力至教化 第四节 总力战下的「理蕃」政策 第五节 原住民的改姓名 第六节 改姓名与兵士 第五章 人力和人命的动员 第一节 中日战争下的军夫动员与规避征用 第二节 战争动员体制的确立 第三节 汉民族的动员 第四节 原住民的动员 第六章 殖民地主义的终结 第一节 内外地行政的一元化 第二节 小矶内阁的「待遇改善」政策 第三节 台湾总督府的「待遇改善」 第四节 日本殖民地主义的同化结构 【下册】 第二部 台湾光复运动的展开 第七章 从参加抗日战争到设立解放军队 第一节 台湾义勇队的成立 第二节 台湾义勇队队员的寻求 第三节 台湾义勇队在抗日战争中的战斗 第四节 建立台湾解放军队的目标 第八章 中国国民党台湾党部的设置 第一节 「敌后革命运动」的构想 第二节 台湾党部筹备处的设立与翁俊明 第三节 党部泄密事件 第四节 翁俊明遇害事件 第五节 党部的公开与排除台湾出身者 第九章 台湾统一战线的组成到本土复归运动 第一节 迈向统一战线的组成 第二节 与中国的合作 第三节 台湾光复运动的展开 第四节 台湾光复的愿景 第五节 开罗宣言后的台湾革命同盟会 第十章 中国的台湾「光复」 第一节 中国内的台湾问题 第二节 台湾光复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节 台湾光复计划和接收准备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等 陈友冰辑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