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移民安置区前后对比图片搬出来的好日子——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观察

科普 编辑:罗蓓 日期:2024-12-17 06:28:56 2人浏览

移民安置区前后对比图片搬出来的好日子——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后续发展观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初春的白龙江畔梅花盛开,万物复苏。沿着武都区向西而行,一栋栋红白相间具有藏式风格的楼房映入眼帘,兰渝铁路、兰海高速穿村而过,这里便是武都区坪垭藏族乡。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安置区全貌 (图片由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政府提供)   坪垭藏族乡是陇南市4个藏族乡之一。过去的坪垭藏族乡位于白龙江南岸的高山林缘区,老百姓住在沟壑纵横、地势险恶的九沟八梁上,东西全靠人背马驮,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是他们当时真实的生活写照,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2018年10月,1236户5731名藏乡儿女从山高坡陡的高山区搬迁到了白龙江沿岸的川坝区,住进了“经幡飘动、莲花盛开”的藏式别墅,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正月十五,坪垭藏族乡崇山子村的李平正和妻子忙着在炉子上热青稞酒,他们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和家人们一起过罗萨举安节。月光米色的地板擦得十分明亮,一楼是客厅、厨房和藏式风格的围炉煮茶间,二、三楼是卧室,每层楼都有一个平台,空调、电视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现在住的楼房是政府统一建的,我家6口人,选的是三层,只出了4万元。以前住在地质灾害频发、交通不便的山上,种着小麦、荞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产量不高,收入也不行。现在家里十亩地全部栽成了花椒树,每年上肥料、摘花椒的时候便上山干农活,干完就回来。2023年,乡上组织让我参加了劳务技能培训,我拿到了‘特种作业操作证’去新疆打工,一天工资450元至500元,妻子李照花除了干农活外,在村上公益性岗位打扫卫生,年工资6000元。我的愿望是等我们这边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和家里人开个游乐场。”李平笑容满面地说。   “生计”是坪垭藏族乡搬迁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按照“山上有生计、山下好生活”的发展路子,加快构建“3+6”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体系,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坪垭藏族乡花椒、油橄榄、特色小杂粮、肉兔养殖等“四大支柱”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增收突破1300多万元。   同时,武都区借助东西扶贫协作机遇,结合以工代赈项目,引进山东青岛康大兔业联合兴建养殖示范项目,解决了坪垭藏族乡260人以上的就近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通过劳务培训稳定输转就业2092人,人均劳务增收7000多元。此外,通过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发展五小产业、家庭农场等解决就业200多人。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人大主席魏丽君说:“2023年,坪垭藏族乡已将坪垭藏乡风情景区打造成为集美丽安置区、藏寨古村落、生态农业、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3A级景区,并成功引进淘途文旅企业运营景区。通过开展同心圆锅庄舞、篝火晚会、民俗文化演绎等活动,把游客引进来、将资金留下来、让人气旺起来、使老百姓富起来。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现已开设定制民宿10家、藏家客栈2家、藏式KTV44家、藏家酒酿造体验馆2家、藏式小卖部32家,2023年综合经济收入达到328万元。群众的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2015年的3486元,增长到2023年的13393元,8年来年均增长1238元。”   武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蓓表示,坪垭藏族乡与神秘古老的朝阳洞山水相依,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能巨大。自搬迁以来,围绕“陇南藏乡、醉美坪垭,经幡飘动、莲花盛开”这一主题,积极推广“旅游+”模式,大力开发宣传藏戏、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地制宜发展荞麦、青稞等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了旅游、文化与产业的有效融合。目前,坪垭藏族乡已成为集自然风光、生态农业、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藏乡旅游网红打卡“新标地”,并先后荣获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乡等称号,2023年12月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