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 | 世界五大球王中居然有一位是中国人,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
文 | 河西
理想与和平音乐:谭咏麟 - 世外桃源
世界杯激战正酣,成为世界球迷的节日。
只是世界杯上没有中国队的身影,成为中国球迷的一大遗憾。网友调侃中国队:“自高俅退役之后,中国足球就没缓过来。”其实中国队的辉煌历史不用推到那么久远,就在上个世纪,中国队也曾经是一支亚洲劲旅,并且涌现出一代球王这样的传奇人物。
1976年8月13日,当时联邦德国的《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了世界球王评比活动,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和中国的李惠堂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都说“画质越差,国足越强”,到没影像的年代,直接强出天际。
被誉为“亚洲球王”的李惠堂到底有多强?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1905年9月18日,李惠堂出生于中国香港的一个商人家庭。6岁的李惠堂就被父母送往老家广东省梅县(现为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接受基础教育,并在该地自学足球球技,每天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盘球走路,这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而且提高了带球技术。
1922年,南华体育会举办“夏令营杯”足球赛,李惠堂就报名参加香港大坑村童子会足球队,担任前锋的他在比赛中展现了自己的足球技巧,进球数为全场第一。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第二年,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就率中国队以5:1的比分大败日本队。在这场比赛中,李惠堂出色的控球技术大放异彩,一般球在他的脚下,对方两三个人围上去也难以抢走。不仅盘带了得,他的抢、传、射门、挑球过头等技巧都很出色,李惠堂一战成名,威震四方。
以李惠堂为代表的中国足球队当时如此强大,这可能才是为什么日本漫画《足球小将》会将中国足球队描绘得那么厉害的原因所在。可能连《足球小将》的作者都想不到,他印象中无敌般存在的中国足球队现在会变成这样的吧。
《足球小将》中强大的中国足球队
1923年8月,李惠堂随香港南华足球队赴澳大利亚,他作为主力前锋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足球队交战。澳大利亚人对中国人的固有印象就是“东亚病夫”,李惠堂在澳大利亚媒体上看到他们就是用这种形象来描述中国队,李惠堂暗下决心,要在球场上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
这场球,李惠堂上演帽子戏法,独中三元,令澳大利亚人为之侧目。
澳大利亚体育管理部门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的报刊则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用了“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加以赞美。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这是三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的一句话!
1936年,李惠堂率领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了柏林奥运会的足球赛。当时代表团前往德国需要22万元,国民政府拨款17万元,社会各界捐出3万元,还缺2万元,于是中国足球队肩负起筹集经费的重任。他们在1936年5月从上海提前出发,前往东南亚踢球挣门票,奔波了两个月,踢了27场——为了多挣些收入,赛程安排得很紧,每场都要争胜。他们乘船坐最低等舱,住宿选最便宜的旅馆,有时全体队员住一个大统间,床位不够的就打地铺。
这沿途踢的27场比赛,中国足球队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可以说一路打出了中国足球的威名。
参加1936年奥运会的中国足球队员
这张照片,后排右一是谭咏麟的父亲、有“谭铜头”之称的著名足球运动员谭江柏,他也参加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
谭江柏司职左后卫,头球功夫了得,当时在中国队中,李惠堂、孙锦顺都号称铁腿,而谭江柏以头球独步足坛,于是人送外号“谭铜头”。就连李惠堂后来在自己的著作《球圃菜根集》中也对谭江柏的头球技术充满赞叹:“如果我有江柏兄的顶上功夫,那我恐怕会有比现在大得多的成就了!”
抗日英雄、谭咏麟的父亲谭江柏
但这支中国队由于一路征战,球员坐船时经常呕吐不止,到柏林已疲惫不堪,结果在奥运会上比赛时,以0∶2遗憾负于英国。
2002年中国队参加世界杯的比赛时,年迈的谭江柏竟站起来盯着电视画面指挥进攻,他的儿子谭咏麟说:“我和妈咪都忍不住笑起来,他认真得很哪!”4年后,谭江柏去世,终年95岁。
1941年12月25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次年春天,汪精卫为庆祝伪满建立十周年,特命伪外交部长褚民谊和宣传部长林柏生联名给李惠堂致电,拟派专机接李惠堂和南华足球队到南京和满洲各地巡回表演,并留在南京主持体育政务。
李惠堂不愿一世英名付诸东流,他宣布率领南华队去澳门访问,借此机会逃离香港,返回广东老家。从澳门去广东只需7个小时的车程,但因为天气和船舶的缘故,一路周折不断,他竟然漂泊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返回广东五华锡坑老家。在家门口,他贴上了一副对联,“认认真真抗战,随随便便过年”,表达了他抗日的决心。
为了支持抗日,1943年李惠堂和叶北华等一批球友参加广东航空建设协会的“航建”足球队,辗转于广东的韶关、五华、兴宁、梅州市梅县区、龙川,远涉桂林、柳州、重庆、成都、自贡、昆明等地,共举行了120多场足球义赛。将所得善款全部用来购买飞机、军械、汽车等支援抗战,慰问抗日官兵。
而谭江柏呢?他直接参军。参加完1936年的奥运会后,回到祖国,抗日战争已经打响,谭江柏毅然决定北上抗日。实际上,早在1932年上海抗战时,他就已经是十九路军后勤民运大队大队长。前面一张照片,就是他的戎装照。
谭江柏后来又远赴云南,担任华侨12运输大队队长,负责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日物资。谭江柏幸运,和他同样直接参军的还有陈镇和,陈镇和1941年死于空难,最终无法目睹抗战的胜利。
抗日英雄、中国国家足球队队员陈镇和壮烈牺牲
1990年,谭江柏的儿子谭咏麟演唱了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主题曲的粤语版《理想与和平》,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也是谭咏麟的一首非常重要的代表作:
盛会令心窝靠近共鸣
歌声漂向四方八面致敬
不分疆土国界 共将漆黑战胜
人活着为了理想 为和平
——《理想与和平》
谭咏麟在演唱《理想与和平》
世界杯既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又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工具。德国著名足球运动员马特乌斯就曾说:“足球是最重要的体育运动,它把人们团结在了一起。即使是语言不相通的人,也都知道足球的意义,并能够通过它建立友谊。足球也是最容易参与的运动,你只要给孩子们一个足球,他们就会踢起来,甚至不需要交谈,也跨越了宗教和肤色。足球和世界杯能够带来团结,因此它对促进人类和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理想与和平》这首歌的歌词中,似乎也寄托着李惠堂、谭江柏、陈镇和等老一辈中国足球运动员对足球理想和世界和平的渴望。在那艰苦岁月中的中国足球,留下中国男儿的泪与汗,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不应该被后人遗忘。
抗战胜利后,李惠堂退役。
1948年,李惠堂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他还在英国罗布雷受训四个星期,获得英国足球总教练的文凭,并获得国际足联颁发的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人。回香港后,他创立了华人足球裁判会,蝉联6届主席。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又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1966年,他被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主席。因此,他在世界足坛和亚洲足坛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1979年7月,一代传奇巨星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他生前共获得了50多个荣誉称号、100多枚奖章和120多座奖杯,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球王。
以李惠堂为代表的一代中国足球运动员,他们生逢乱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坚持踢球是极其困难的事,可是他们表现出的高超的球技和爱国情操,真的是现在的中国足球队员学习的楷模。
李惠堂雕像
责任编辑: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