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文化强市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站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以文化为翼,鲲鹏展翅,全盘谋划“文化强市”建设,制定“1+8”政策体系,构建起了文化强市建设的四梁八柱。
2023年3月11日,全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召开,把“1+8”政策体系落实到各领域各末梢,力争在打造思想引领、文明融合、文化供给、文化产业、文脉传承、对外传播等高地上再登高峰。
我们推出“文化强市”系列报道,对相关政策进行亮点解读,本篇是第六期,聚焦东莞推进全民健身、建设体育强市,敬请垂注!
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关系市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城市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东莞体育各项发展指标、各类大赛综合成绩均位居全省前列。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推动东莞市“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东莞出台了《东莞市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和《东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
按照要求,东莞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将日趋完善。到2026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5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以上,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5%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良率超过60%,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3名。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培养和输送10名以上东莞运动员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力争奥运金牌再突破,年度各类大赛成绩综合排名全省前列。体育产业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升,总规模超过700亿元。
增加全民健身场地 体育设施提档升级
清晨时分,坐落在东莞市体育馆内的智能健身园成为不少健身达人的“打卡点”。这里的所有器材就像一部部电脑,让热爱健身的市民能够实时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像这样的智能健身园(路径),东莞全市共建有4个,分别位于体育中心、滨江体育公园、茶山和万江。其中位于体育中心、滨江体育公园的两个智能健身园全年参与锻炼的群众约15000人次。
根据《东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要求,日后出现在市民身边的这种贴心健身园将会越来越多。
▲高处俯视时,耐撕店造型酷似“鞋盒”,处处彰显篮球元素
按照计划,东莞将优化体育空间新布局,整合市镇村三级体育设施,高水平打造黄旗南麓文体带,开发黄旗山、虎英、同沙等公园的体育功能,打造辐射中心城区的“城市动感绿心”;依托四大战略平台为牵引极,分别规划建设1个以上各具特色、辐射片区的“体育+商业”服务综合体;利用绿道、碧道,串联“江湖山海”生态资源,建设户外运动场、山野露营、水上运动等体育设施;研究建设新东莞体育学校、东莞篮球文化中心等大型设施,打造一批与东莞“双万”城市相匹配、专业训练与市民健身功能相融合的地标级现代化体育设施场馆。
同时,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闲地、闲置厂房、建筑屋顶、高架桥底等城市“金边银角”,建设类型多样的健身场地,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推进体育场地设施空间规划布局,挖掘供地潜力;充分利用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建设契机,以及规划建设绿道、碧道,合理布局体育设施。
▲智能排球运动装备
预计,到2026年,全市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不少于5个,达成每万人足球场0.9块以上;每镇街(园区)新增5个以上对公众开放的游泳场馆,新增5处以上智能化全民健身路径,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所有镇街都建有智能化全民健身路径的城市;每村(社区)达成体育用地总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并完善器材配备。
我们相信,不久将来,体育赋能让空间活化,那些“金角银边”的空间导入文体活动,形成活力的城市文化氛围。
提升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效率 打造“10分钟健身圈”
周末“打卡”南城校园,在足球场、篮球场、跑道上挥洒汗水,到图书馆、阅览室遨游书海,更可享受免费临时停放车辆……自东莞探索“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以来,迄今为止,南城街道已有14所中小学试点开放体育场、阅览室、停车场等场地设施,越来越多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运动大餐”“文化大餐”。
▲南城阳光第十小学的运动场
随着全民健身的发展和健康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市民把健身视作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但高密度的城市建成环境开发模式,让群众锻炼需求与土地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为满足市民对公共体育场所和设施日益增长的需求,东莞将持续推进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运营和管理。在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新建、扩建、改建学校项目,充分考虑体育场地设施与校舍相对隔离,便于开展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务求让市民在生活、学习、工作、休闲等不同场景均能找到健身场地设施,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丰富活动激发全民活力 推动全民健身成为东莞的新时尚
在2023年2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由东莞市足球协会主办的青少年俱乐部杯足球落下帷幕,300多名足球小将在绿茵场上找到运动带来的快乐。
未来,类似这样的比赛甚至高级别的赛事会越来越多,推动全民健身成为东莞的新时尚。
▲冰上起舞
按照要求,东莞将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发展,推动市民积极主动运动健身,激发都市全民运动活力。比如办好全民健身日、市民运动会、时尚运动节、市篮球联赛等品牌活动;举办新年环城跑、龙舟月、登山节等传统活动;大力发展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以及跑步、游泳、骑行、广场舞等大众运动;支持发展攀岩、轮滑、桨板、飞盘、卡丁车、电子竞技等新兴潮流运动。
▲麻涌龙舟锦标赛在华阳湖热闹举行。(资料图)
同时,东莞还将结合各镇街(园区)的特色运动项目,焕发莞邑体育之乡村的新风采,创建“一镇一品牌”。比如:支持水乡各镇发展龙舟运动;支持清溪镇、樟木头镇创新发展舞麒麟运动;支持黄江镇建设自行车运动品牌镇;支持“游泳之乡”道滘镇、中堂镇发展游泳运动,“举重之乡”石龙镇发展举重运动;支持凤岗镇打造中国象棋名镇,塘厦镇打造高尔夫名镇等等。
▲粤港澳大湾区自行车比赛
根据《东莞市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和《东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要求,东莞每年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不少于3000场次,以全民运动彰显潮流东莞魅力。
▲莫家拳操在校园 桥头学生习武蔚然成风
要实现真正的全民健身,还得从娃娃抓起,为此,东莞还通过建立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联动机制,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锻炼时间;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专业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培训机构等支持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和竞赛;打造青少年系列化精品体育赛事等促进青少年体育新发展,让市民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参与健身活动或接受健身服务,真正实现全民健身推动全民健康。
擦亮“篮球城市”的名片 体育产业实现跃升
3月上旬,东莞一初中女生凭借丝滑的运球技术惊艳了“全网”。
4月10日晚,2023东莞市篮球联赛(甲级)男子总决赛G2在大朗体育馆打响,大朗成为东莞市篮球联赛的“十冠王”。
……
“打篮球,来东莞 。”东莞,是一座充满篮球氛围的城市,每一个来到东莞的人都有机会接触、尝试、享受篮球运动。 从第一缕晨曦破晓,到华灯璀璨的夜晚,无论酷暑还是寒冬,东莞的球场、校园、街头、村里……总能看到有人在打篮球。在这里,篮球不仅是东莞的标签,更是东莞人身上流淌的基因。
▲企石莫屋篮球场 黄志鸿/摄
按照《东莞市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接下来,东莞将继续举办丰富精彩的篮球赛事活动;建设球迷友好型城市,营造“看篮球,到东莞”氛围;加强与国际篮联、中国篮协合作,引进和承办国际品牌篮球赛事;高水平办好CBA、WCBA 主场赛事;积极承办“体总杯”全国城市篮球联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对抗赛、广东省篮球联赛、省级以上青少年学生篮球赛等国家级、大湾区顶级赛事;将东莞市篮球联赛、镇村级联赛、学校联赛打造成“现象级”市民活动,繁荣企业、机关、小区等群众篮球赛事。
擦亮“篮球城市”名片,联合潮玩产业打造东莞篮球IP,开发篮球城市文创礼品,在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增设篮球元素装饰与篮球潮玩雕塑;整体提升优化东莞篮球中心周边环境,完善生活配套,打造“篮球运动秀带”,并且围绕“篮球城市”打造篮球产业链,大力发展赛事经济、球迷经济、俱乐部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体育消费的活力。
实施竞技体育实力提升工程 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近日,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发布《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关于组织2023年国家自由式小轮车集训队集训的通知》,来自东莞黄江体校的周惠敏入选国家自由式小轮车集训队运动员,吴志鹏入选国家自由式小轮车集训队教练组,将共同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
根据计划,东莞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培养和输送10名以上东莞运动员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力争奥运金牌再突破,年度各类大赛成绩综合排名全省前列。
为实现这一目标,东莞将大力实施竞技体育实力提升工程。在优化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方面,由东莞体校和市游泳中心办好田径、游泳、射击、篮球、体操、跳水、蹦床、羽毛球、赛艇、皮划艇、击剑、射箭、柔道、拳击、跆拳道、现代五项等项目;东莞体校统筹石龙举重、黄江自行车等项目,优化管理;支持基础教育系统分梯次建立“市、镇(街)、学校、年级、班级”体育特色项目代表队,普通高中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探索公办学校与体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优秀教师交流教学机制,提升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水平。
在引进人才方面,以省运会为周期,实施教练员“优才计划”,引进和培育重点项目的高水平教练员。实施运动员“星耀计划”,加强向省队、国家队输送重点运动员的跟踪服务,激励为国争光。实施青少年“星梦计划”,在全国招生引进一批具有竞技运动天赋的青少年苗子,并通过全市各级青少年竞赛选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同时,鼓励东莞优秀运动员走职业化道路、精英教练员带训职业队伍,支持本土企业参与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和台球等职业体育发展,支持职业俱乐部代表东莞参与备战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和单项国际国内重要赛事。
作为一座“全民运动之城”,东莞人热爱运动的基因刻在DNA里。
建设体育强市,是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两份意见计划将为东莞打造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注入新活力、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知东莞
编辑/ 斌 祁佩佩
校对/余文诗
审核/曾理
责任编辑: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