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防控指南】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如何判定,谁要隔离?集中隔离、居家健康观察、日常健康监测要注意哪些事项?

问答 编辑:孝恺 日期:2024-12-19 07:17:11 1人浏览

【防控指南】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如何判定,谁要隔离?集中隔离、居家健康观察、日常健康监测要注意哪些事项?

密切接触者 如果您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5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开始曾有过近距离接触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比如共同生活、同乘汽车、飞机、高铁、轮船等交通工具,或在办公室、车间、教室、食堂、电梯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或在密闭环境下共餐、娱乐等情况,可能会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 次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5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特别是与密切接触者接触频繁的家属和同事等人群就是我们所说的次密切接触者,也叫密接的密接。 一般接触者 一般接触者是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乘坐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 当你被判定为以上三类人员,特别是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别慌张,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感染新冠病毒。 根据目前我区疫情防控要求 以下人员均需进行集中隔离 1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 2 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或参照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 3 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 隔离不是小题大做 隔离传染源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开展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可以有效阻止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潜在感染者与其他人群接触,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同时还可以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发病人员早发现、早治疗。 那么,作为一名被隔离人员 在集中隔离期间,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集中隔离人员如何管控? 1 一般是在指定场所(如隔离酒店)接受集中隔离管理; 2 所有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原则上不允许离开隔离房间; 3 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间的日常消毒。 接到隔离通知后 整理好个人生活物品及药品,听从防控人员安排,乘坐专车前往隔离点。转运期间尽量与同车其他人员间隔就坐,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和手套,期间避免互相交流。 抵达隔离点后 1. 佩戴口罩,按顺序依次下车,人数较多时,要听从安排,分批下车。 2. 将个人行李物品放置在指定消毒区域,配合隔离点工作人员做好行李表面消毒、安检和体温监测等。 3. 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办理入住登记手续等。 4. 配合防疫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如实报告活动轨迹,了解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目的,熟悉集中隔离要求和注意事项。 进入房间后 1. 及时关门,更换鞋子,开窗通风。不要着急摘下口罩,先整理内务。 2. 擦净行李物品外表面残留的消毒剂,把外穿鞋、行李箱和戴清洁物品放置在远离床和用餐区域。 3. 建议使用消毒湿巾或有效氯浓度未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房间内各类电器开关按键、遥控器、电话机表面、门窗把手、床头柜、坐便器和水龙头开关等。如使用含氯消毒剂则需要在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洗一遍。 4. 整理内务后,可以摘下口罩,并及时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隔离期间 1. 隔离期间,在房间可以不戴口罩,但有工作人员进入时,要及时正确佩戴口罩。 2. 按要求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采样,体温和其他症状监测。如有发热、咳嗽、咽痛、嗅觉味觉减退、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要及时报告工作人员。 3. 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次开窗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 定期清洁个人衣物,保持房间清洁。房间内产生的垃圾要自行清理,根据隔离点要求定时打包垃圾,垃圾袋扎紧后放置指定位置。 5. 随时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打包垃圾后、拆开外来物品包装后,打喷嚏后,均要及时洗手。 6. 集中隔离点人员互相不串门、不接触。 7.隔离期小建议 1 可以和家人多打电话、发信息、微信聊天等; 2 规律作息,有静有动,劳逸结合。静可以阅读、看电影、听音乐等。动可以在房间内坚持每天适量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操、平板支撑等; 3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记得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停药。 隔离结束后 结束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符合条件可以解除集中隔离的人员,可遵循工作人员的指引离开集中隔离点。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后续的居家隔离观察、日常健康监测等。 居家健康观察人员需要做些什么? 居家健康观察又称居家隔离,主要针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特殊人群、实施“14+7”的入境人员、出院后的患者和解除隔离后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 居家健康观察期间赋黄码。 1. 居家健康观察人员,非就医等必要情况不离家外出,确需离家外出的,须经所在村(社区)或单位批准,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点对点”前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 在家必须单人单间居住,使用独立卫生间。 3. 在居家健康观察的第2天、第7天分别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4. 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要立即向社区报告。 日常健康监测人员需要做些什么? 日常健康监测指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一种自我健康管理,定期报备健康监测。 对实施日常健康监测人员赋绿码。 1. 控制活动范围,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托育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 2. 外出时必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 3. 在日常健康监测的第3天、第14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来源 | 浙江健康教育 编辑 | 张雅娴 责编 | 梁范然 审核 | 刘艳丽 ·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