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结束的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的争夺赛,苏炳添获得了开创历史的第六名。9秒83成绩晋级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创造历史!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但比成绩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封神之路,是自我超越,“高龄”运动员的奇迹。他的100米的历史记录:
2009济南全运会决赛 10.52-0.4 第六
2009香港东亚运动会决赛 10.33+0.1 第一
2011神户亚锦赛决赛 10.21+1.8 第一
201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决赛 10.27-0.2 第三
2011合肥全国田径锦标赛奥运达标赛决赛 10.16+0.7 第一 破全国纪录达奥运A标
2012伦敦奥运会半决赛 10.28+1.0 小组第八
2013莫斯科世锦赛预赛 10.16-0.1 小组第四
2013沈阳全运会决赛 10.12+1.1 第二
2014仁川亚运会决赛 10.10+0.4 第二
2015北京世锦赛决赛 10.06-0.5 第九
2016里约奥运会半决赛 10.08+0.0 小组第四
2017伦敦世锦赛决赛 10.27-0.8 第八
2017天津全运会决赛 10.10+0.3 第二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决赛 9.92+0.8 第一
2018 马德里挑战赛决赛9.91+0.2 第一
2018钻石联赛巴黎站9.91+0.8 第三
2021东京奥运会半决赛9.83+0.9 小组第一短跑运动员,26岁是百米飞人巅峰期分水岭。人类史上跑得最快的怪物博尔特,23岁那年创造了9秒58的神话成绩,但到他28岁半后即2015年后,就没再跑进9秒8。苏炳添26岁跑出100米个人最好成绩;28岁连续刷新60米亚洲纪录,28岁半,9秒9;32岁,9秒83!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先天的身体优势。在别人眼中,他这样的身体条件,是绝不可能成为短跑名将。身高196公分的飞人博尔特跑完100米,所需的步数是41步;而身高1.72米的苏炳添需要48步。这就是天生的差异。苏炳添是如何逆天改命,在可以退役的年龄,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世界田径百米史上的?无论外在环境如何,他成功地通过自我选择和自我约束上,削减年龄和舆论外界对自己的影响。诠释了竞技体育的精神:“更高,更快,更强。”
01 选择目标成长空间比成绩更重要林肯说:
你的信念就是成功的源头。在成功的路上,你相信什么决定你能走到什么程度。很多东西,你不去尝试,哪里知道结果?很多人都相信,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擅长是基因所致。运动场上,尤其是田径场,都相信黑人基因优势。一旦带上固定型思维的帽子,很多人会觉得,亚洲人在田径项目上就是天然身体劣势,无法改变的。苏炳添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进步的空间。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他说,
“我觉得亚洲人其实是可以跑到9秒85这个成绩的。当我跑过两枪9秒91之后,我觉得黄种人其实有更多的进步空间……而我现在是那个无限接近这个成绩的人。”不为金牌,只为进步。他说,“尽管男子100米项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是欧美选手占据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我始终在尝试着,去努力缩小这种差距,一直在全力挑战着自己的极限,一直想要成亚洲首个进入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他并不追求金牌,也不追求名次,他之前的目标,就是把成绩从9.91,提升进入9.83。“我相信自己,不相信什么极限。”不给自己设限,只关注如何缩小差距。半决赛,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这一点点有多难,只有他自己知道,但只要进步一点点就好。
02 懂得意义为谁而跑海伦·凯勒说:
苏炳添为何而跑?为何10年如一日地跑着?苏炳添也提到自己,从最开始的为了逃课而跑步,到后来的为了国家、为了家人、为了兄弟跑。其实都是因为内心对跑步的热爱。现在的他已经开始思考为了人类而跑步,为中国人,为亚洲人建立这种心理自信,不断破解9秒9的大关。意义是什么?是每天起床都带着微笑去工作去生活的理由。面对日复一日的鸡毛满地,内心有一个小小的角落,默默为自己也是宇宙中的一存在而庆幸。不必站在高山之巅或是大海之滨,傲然清啸。即使独坐在小小一隅,欣赏自己如同看待茵茵小草或半散的蒲公英,尊重各自命运轨迹,让自己内心始终保有一个大大的笑脸。假如人生是一趟旅行,这个旅行绝不能让你在同一个地方玩上三四遍。意义让你睁大眼睛,打开心房,用心体会你所经历的人生,而不是做一个走马观花的观光客。我很好奇,是什么可以让你对当下的生活,睁开眼睛,打开心房?
03 极致准备背后是强大的自我约束一个短跑运动员需要训练多少时间,才能在年龄压力下还能不断突破?秘密就藏在他每天的时间表里:7点起床,23点睡觉,中午午休一个小时,每天训练结束写日记。每日仰卧起坐、蹲起,要求200个就是200个,少一个都不行。每日训练后,坚持水疗和按摩。有次和偶像乔丹一起参加耐克的活动,活动开始前,他还到酒店健身房,练了会儿慢跑。后来乔丹知道了,亲口对苏炳添说:“现在的你就是当年的我。”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吃任何垃圾食品。他不追求大运动量的训练。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有意识。“赛前一个月达到训练量的顶峰,然后逐渐下降,到赛前第十二天达到最低,然后再慢慢向上,让身体在比赛时达到它的最佳状态。”这样的日子,一过十年。久久为功,终成大器。过往的每一天努力都算数。
04 懂得接受自己最差的部分他说,
“做运动员,一定要不断的改变自己,一定要接受自己最弱的哪一点,克服自己最弱的。
不要老是想把自己最好的那个部分继续去练,要勇敢地接受自己最差的部分,去优化,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自己。”为了获得更好的跑步节奏,针对短板做刻意训练。
首先,是换起跑脚。在纪录片《百年百冠》中,苏炳添谈到2014年年底,选择了一个比较大风险的决定,就是换起跑脚。为什么要换,是因为想要得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新的节奏,这样100米才可能会有一个突破。很多网友说太冒险了,这样一改变的话,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了,就好像要重新学习跑步一样。如果你已经是全国冠军,要改变自己关键技术动作,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你会怎么选?他自己也说,“太难了,改变之前已经问了很多的专家,不做出一些改变的话可能很难突破10秒,所以下决心做出了这个改变。就像你刚开始是用右手吃饭,突然间变左手,你夹都夹不到,当时连起跑怎么发力他都完全不会。”挑战开始的时候并不清晰明确,结果来到的时候才看到效果。改变起跑脚,他也参考了一下刘翔的“八改七”(八步上栏改为七步上栏)。“既然他这么高水平的运动员都能改了,我觉得我要是改变的话,哪怕是不成功,成绩也不会变得很差。” 当时他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成功,但是他觉得失败也无所谓,不尝试过才会后悔。自我改变,才能获得新生。另外,通过吹气球训练腹部呼吸。主要是为了保持自己在奔跑时换气的环节。这个换气环节在奔跑中也不能过于在意,要很自然的做出来,所以在慢跑或者走路的时候通过吹气球的方式训练换气。因为换气(呼吸)会很影响奔跑的状态,如果在奔跑中腹部是放松的状态,速度会很容易降下来;如果让腹部收紧,速度和奔跑的感觉就会一直保持。就这样练习吹气球,苏炳添途中跑节奏有了很大变化。勇敢者的尝试,思想上先破冰,行动中才能突围。改变自带勇气,自带力量。写在最后:作为教练,我珍视每个一个能够成功实现潜能提升,自我改变的例子,特别是在逆境中不断突破自我的案例。一个即将退役的短跑运动员,32岁“高龄”封神,达到巅峰。成功者没有一本标准须知手册。翻看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背后大概都藏着这份相信: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可能自我突破。 -END-
往期精彩文章:
“内卷”和“躺平”之外的第三个选项
员工离职率创新高: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领导?
不想工作?前途黯淡?别急,你可能掉进了职业倦怠的陷阱专访 | 最好的陪伴就是同频呼吸—埃里克森认证培训师姜天剑最新课程:线上8月课程 | 教练的艺术与科学(英文)北京8月课程 | 教练的艺术与科学(中文)上海8月课程 |《教练的艺术与科学》(中文)上海9月课程 | 教练型领导(中文)线上11月课程 | 第2期卓越团队教练(中文) -END-
本文作者刘茵,国际教练联盟认证专业教练PCC,喜欢码字读书做教练,支持人们的内在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微信公众号:荔枝派(jellybelly20000) 埃里克森国际教练中心 报名咨询请联系课程顾问:电话:4000-333-900网址:www.ericksonchina.com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