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樟树市教育体育局“十四五”生活性服务业中期评估报告

经验 编辑:西平 日期:2024-12-19 21:00:35 2人浏览

按照上级通知,结合我局职责分工,现将市教体局“十四五”生活性服务业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政策落实情况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

1)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使教育领域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2)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抓好“百课之首”的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使素质教育具体化,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3)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工作。系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加强“五项管理”, 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决破除“五唯”顽疾。

4)全面推进2022年教体系统重点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加快滨江第二小学新建项目、樟树中学改扩建项目、新建樟树第四中学、特教学校、滨江新区初中和滨江武林初中改扩建、市职业技术学校(阁山校区)、樟树市第十一小学、共健产业学院等项目。

2.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规范机构办学行为

1)压减学科类机构数量。全市38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撤销办学许可,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

2)全面规范预收费管理。印发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暂行办法,全市所有培训机构均与银行签订预收费资金托管协议,并实行预收费资金全流程监管,确保预收费资金监管到位。目前,全市校外培训机构账户核验通过率、线上支付开通率、实现购课(消课)机构比例均为100%。

3)抓实抓好分类管理。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科技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进行分类管理,教体局配合科技局、文广新旅局等主管部门做好现有培训机构重新审批登记、规范办学行为、抓严安全管理等监管工作。

3.建章立制狠抓整改,促进民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统一思想促共识,始终做到高位推动、协同联动。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组织领导是成功的保证。我市积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从上到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全面抓好工作落实。一方面,高位推进强组织。组建了全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发改、教体、财政等十多个部门负责人为工作组成员,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专班工作制度,统筹协调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措施有人管、有人抓、有人推。另一方面,协同联动有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完善了由市教体局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整合资源,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工作效能。制定《樟树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方案》,扎实有序地推动专项工作常态化开展。

2)聚焦关键抓落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必须抓住工作关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我市认真研究,分析工作现状,梳理形成问题清单,用好改革创新办法,积极整改落实,推动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总原则”。牢牢坚持党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独立支部或联合支部的形式建立两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党组织,并隶属于樟树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不断健全党的组织工作机制。同时,把加强党的建设纳入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章程,推进学校党组织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并不断督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依法依规依章程办学。二是坚持规范办学“严要求”。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市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下达2022年全市民办义务教育招生计划,落实“公民同招”、免试入学等规定,切实规范招生入学行为;开展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专项检查、民办学校教学视导,建立民办学校教育教学常态化监督机制;联合民政局开展2021年度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评估检查暨评优工作,全面核实基本办学条件,强化年检结果运用,抓好年检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三是坚持监管资金“全方位”。把监管工作作为有效抓手,联系专业会记事务所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年度财务审计,组织发改、教体、财政等部门制定《2022年樟树市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实施方案》,通过学校自查和县级复查,不断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和资产管理;开展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举办者资质和资金来源审查,确保举办者具有法定资质,资金来源合法合规。

3)扩大资源引回流,始终注重公益原则、优质均衡。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我市坚持义务教育公益性原则,不断增加优质公办教育资源供给,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控增量、促规范。全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后,我市坚决落实、迅速跟进,不再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再审批已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设立新校区,不允许已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同时,逐校核查学校名称,全面清理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名称。二是厘边界、促发展。推动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完成非营利性登记工作。制定出台了《樟树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方案》,开展深入专项治理,确保我市“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无“公办”教师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同时,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资源使用,彻底厘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边界。

4.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提升职教产业人才支撑。

一是设立樟树中医药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同意设立樟树中医药学校的批复》(赣教规划字〔2016〕28号)精神,拟设立樟树中医药学校,并已上报市委编委待批。樟树中医药学校为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规模暂定为3000人,开设有关卫生类专业按国家颁布的专业标准和规定办理。设立樟树中医药学校并在樟树市职业技术学校增挂樟树中医药学校牌子,可以有效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樟树中医药学校品牌,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提档升级,进一步做强做大中医药类学科和专业,加快培养中药产业、康养服务等中医药事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启动异地兴建市职业技术学校项目。项目位于市滨江新城碧秀路,校园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规划设置110个班级,可同时容纳5000名学生,计划2025年竣工。

5.推进普及普惠工作,确保学前教育安全优质发展

1)加大投入,公办主导,大力扩充普惠资源。2021年,随着《樟树市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出台,我市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扩充提速,财政投入资金向学前教育倾斜。投资6800万元的锦绣幼儿园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园位720个;投资7500万元的第四幼儿园于2022年8月底开工建设;投资1.9亿元的第五、第六、第七幼儿园建设正加快推进。在2019年投入1.02亿元收购和转租城区16所民办幼儿园转制为公办园的基础上,2022年8月,又投入6600万元收购民办滨江新城幼儿园转制为公办蓝梦幼儿园,新增公办园位900个。投入420万元改扩建村级公办园5所,新增公办园位1000个。

樟树市教育体育局“十四五”生活性服务业中期评估报告

2)大力补充,落实待遇,全力做好师资保障。2021年以来,全市公办园共补充保教医护人员520人。政府购买服务的幼儿园教师按每人每年4.5万元的标准、保育员按每人每月2600元的标准发放工资,所需资金3100余万元,全部由市财政足额保障。从2022年起,公办园非编教师和保育员工作每满一年,每人每月增加30元工龄工资。公办幼儿园非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与在编教师享受“职称评聘”同等待遇。实施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整体提升三年规划,2022年,共组织496名教师进行了转岗培训,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优质师资保障。

3)强化监管,提升质量,全面推进内涵发展。通过“提升、淘汰、关闭”等方式,全市民办幼儿园已由2020年的88所压减到现在的35所。开展了公、民办幼儿园“牵手共建”活动,对35所民办园全面进行结对帮扶,帮助民办园提升办园质量。同时,积极开展标准化幼儿园评估认定,2022年,共认定江西省标准化幼儿园18所,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超过省定标准8.08个百分点。按照“优质园+小区配套园”模式,以市幼儿园和第二幼儿园为主园,15所小区公办园为分园,成立两个幼教集团,目前集团办园模式日趋成熟,总园发展势头强劲,分园特色优势明显。扎实推进校园安防设施建设,全市幼儿园“八个一”工程建设标准化率达100%。按照“一园一品”的要求,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园所文化,积极开展“美丽幼儿园”评优评选活动,全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6.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搭建体育全民健身平台

在充分发挥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的纽带作用的基础上,推出“月月有赛事”活动计划,组织各单项体育协会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深入广泛开展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年龄、形式多样、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活动

7.健全免费低收费开放机制,补足体育设施建设短板

我市公共体育设施除需保障专业训练、比赛等任务的场馆外,我市的公共体育设施目前均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60小时,全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340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符合开放条件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也已经向社会开放,并向社会公众公示开放时间。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区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在许多社区布设了全民健身路径。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等区域建设了体育健身设施。

(二)主要目标指标进展

2022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89.46%,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为90.01%,公办在园幼儿数占比70.88%,分别高出省定标准4.4610.0120.88个百分点。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预计为92.9%;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为10.8(年),各项指标均已达标。

2022年,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45平方米,已达标。

二、取得成效

1.基础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一是高位推动“双减”工作。依法依规清理培训机构,全市38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清零”,压减率达100%;春季学期,全市共有52所中小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参与课后服务人数63732人,参与率达到了97.4%,参与教师4242人,参与率93.8%。秋季学期,全市共有52所中小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参与课后服务学生人数62170人,参与率达到96.8%,参与教师4338人,参与率达到92.5%,做到了两个“全覆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二是积极做好寒暑假托管服务。寒假期间共有16所中小学校、2843名学生、417名教职工参加寒假校内托管服务。暑期共有22所中小学校、6909名学生、876名教职工参加校内托管服务。三是清理并废除中高考奖的相关文件,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升学率”、考试“掐尖”招生等行为。

2.职教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积极探索市职业技术学校自身发展和服务本地企业之路。为更好地服务本地“药、酒、盐、金”四大支柱产业岗位需求,市职业技术学校自2019年9月始专门开设了机械制造技术(钣金工艺设计)专业,每年招收学生两个班近80人,并与当地企业樟树金虎集团、远大集团等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现代学徒制模式,2022年9月始学校专门开设了中药专业,已招收学生两个班近100人,同时与当地企业樟树市江枳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五洲药业、纳弗堂等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现代学徒制模式。

3.体育产业不断融合发展

1)体育健身市场发展较为迅速。目前,体育的培训、健身场所全市有30家左右,包括传统武术、跆拳道、健身舞蹈、太极、游泳等;另有各类体育协会30家。体育活动的丰富化,拉动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

2)体育彩票销售态势有所好转。总体上,我市体育彩票销售收入呈逐年递增态势。2017年以来,通过责任分工、组织玩法培训、争取增机扩点、加大奖励、引入销售推广顾问等措施,销售额逐年上升,2022年销售额4667万元。

3)体育用品销售市场逐渐打开。各类体育活动的增多和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促进了体育用品销售市场的发展。体育用品经营商户增多,体育服务类规上企业有3家,从事健身产业企业有5家,以销售体育服装为主的品牌商户有5家,以销售体育器材为主的较大型企业有1家,其他各类体育用品经营商户较多。

4.群众体育成绩突出

因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樟树市教育体育局荣获了“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国家级荣誉);市纪委监委、张家山街道办事处、市人民医院、中国人民银行樟树市支行、樟树第三中学、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等6个单位和杨桂林11位同志,分别荣获宜春市“2017-2020年度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于10月29日参加了宜春市人民政府的表彰活动。

5.学前教育提质优化

1)公办资源提质扩容。通过新建、收购、改建等方式,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园位数量大幅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更加完善目前,我市公办在园幼儿数占比由2021年的56.49%,提升到现在的70.88%,全市幼儿园“三个面积”达标率为96.1%。

2)师资力量全面增强。以提升教师素质为目标,在数量、资质、待遇等方面优先考虑、优先办理,确保学前教育师资稳定,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率由2021年9月的68.87%,提升到现在的98.07%。幼儿园教职工缴交“五险一金”比例,由2021年的44.69%,提高到现在的97.08%。2022年全市幼儿园教师与保育员专业能力展示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3)办园行为更加规范。建立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已实现挂牌督导各级各类幼儿园全覆盖。部门联动常态化开展无证园治理,已消灭无证园。通过“提升、淘汰、关闭”等方式,大力实施“民办园达标工程”,关停不合格民办幼儿园53所,民办幼儿园由88所缩减到35所。全市幼儿园班额符合省定标准,“小学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4)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开展美丽幼儿园评比,市第二儿园茉莉文化、清江幼儿园中医药文化等园所文化精彩纷呈,育人氛围更加浓厚认定江西省标准化幼儿园18所,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超过省定标准8.08个百分点。有省级示范园2所,宜春市级示范园由原来7所增加到现在的10所,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上好园”,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三、存在问题

1.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执法进展慢。2023年3月,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江西省校外教育培训跨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工作指南(试行)》,省“双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汇总形成《江西省校外教育培训跨部门联合监管执法事项清单》和《江西省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执法程序》。市教体局已向市委编办提交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股的请示,但未获得批复;校外培训机构虽然全部纳入预收费资金全流程监管,但平台资金监管总额位列宜春市各县市区末位;现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尚未完成分类审批登记,导致监管执法工作推进脚步放缓。

2.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收费尚未规范。根据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民办中小学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赣发改价管规[2023]138号)精神,市教体局需要联合市发改委价格部门通过开展成本监审、听取社会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等程序,于今年秋季开学前,本市民办中小学全部实行新的政府定价收费标准。但我市尚未启动该项工作,且实际完成时间应该2022年7月底之前(民办中小学招生之前),政府指导价定价程序规范严格,时间上非常紧张。

3.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还未完全达标。一是公办园位仍然不足,部分公办园的班额超过了省定标准。二是2017年前民办园仍有部分“三个面积”未达标。三是学前教育编制短缺,除了调剂部分事业编制和定向培养外,只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充,这批教师思想不稳定,流动性较大,给学前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4.体育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大型体育场地不足。承办赛事能力有限,无法承接各类大型赛事,体育竞赛市场打不开局面。二是体育产业链条短而无特色。我市体育产业主要局限在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和体育彩票销售等几个传统项目上,产业链条延展不够。三是体育产业经营不成规模。因规模小、结构单一、档次不高,缺乏综合性、集团型体育经营企业,未能形成较强竞争能力和市场集聚效应。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民间资本不愿或难以在体育产业上有所发展。四是体育产业市场管理不规范。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涉及体育、工商、税务、公安、消防和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但目前国家尚未颁布有关体育产业市场管理的行政法规和配套政策,导致一些经营项目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甚至于恶意压价等现象的出现,扰乱了整个体育市场秩序,对整个体育市场的培育很不利,制约着我市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五是城乡产业发展不平衡。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我市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全市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场所不仅在市区分布不均衡,在农村更少。大多乡镇至今仍没有专门的体育用品商店,有体育用品经营也是兼营,而且大多是规模小、品种小。六是体育产业发展与旅游、经贸、会展等行业的有机结合上还有待加强。我市体育旅游目前基本上是空白。在经贸、会展、招商、引资、拉动旅游发展体育产业等方面的开放上,还有待于继续加强与开拓。

5.体育团体管理还不正规。群众体育经费未单列,体育总会未单独给编;上级部门就群众体育和体育社团的活动开展及机构管理等,未出台规范性和政策性文件或规定。

三、对策建议

1.坚持系统推进,注重培训机构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市教育体育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股的设立,选优配强,组建一支相对固定、合作紧密、分工明确、行动一致、执法有力的跨部门监管执法队伍。同时,以现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批登记为契机,全面实行预收费资金全流程监管,同时把严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关,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重点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资质、收费、安全、师资力量等内容。

2.坚持协调推进,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发展。按照成本补偿原则,统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民办中小学政府指导价制定工作,并引导民办中小学顺利开展招生入学工作。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组织开展民办学校招生、收费行为明察暗访,加大对民办学校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3.全力以赴打赢“双普”攻坚战。督导室和幼教股共同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督导评估和国家认定工作,启动部门联动机制,由市政府办牵头,教体、财政、人社、医保、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到全市幼儿园开展督查工作。按照督办函列出的问题清单,“一乡一策,一园一案”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工作,督促全市幼儿园做到幼儿园“三个面积”、“五险一金”缴纳、教职工配备、教师持证上岗、教师工资待遇五项核心指标全部达标。同时重点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坚决杜绝“小学化”现象,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取缔关停

4.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严格按照要求招聘保教医护人员,确保教师配备达到省定标准。认真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的政策,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在开放学院设立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多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以研促学,以研促教,支持优秀园长和骨干教师充实到教科研岗位,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制定教科研计划,组织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医开展专业能力展示活动,大力提升幼儿园保教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实现各类幼儿园教研指导全覆盖。

5.科学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实施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计划,加强幼儿园和小学双向深度合作,全面构建科学衔接机制。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持续推进“小学化”专项治理。发挥省级、示范幼儿园为主的优质园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牵手共建”、“送教下乡”“跟岗培训”等工作,提升薄弱园的保教质量。按照《关于印发<江西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赣教基字[2022]43号)文件要求,推荐市第二幼儿园为试点幼儿园,并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6.持续推进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实施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认真做好2023年江西省标准化幼儿园评估工作,以标准化作为推动提升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的重要抓手,规范幼儿园建设管理,力争达标率超过省定标准。进一步巩固美丽幼儿园评比活动成果,在总结提升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办园条件,打造特色鲜明的幼儿园文化,切实传承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同时,组织相关幼儿园做好省级、市级示范园评估、复评工作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7.加快推进学前项目建设。以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实施一批幼儿园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不断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校建办牵头加快推进市第四幼儿园建设,力争今年主体工程完工;加快进市第五第六第七幼儿园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今年开工建设;严格落实新建城镇住宅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要求,推进时代天禧、中奥江山朗境、锦绣滨江等小区配套园建设,充分满足人民群众“能上园,上好园”的需求

8.树立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理念。一是从思想上树立新理念。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应把体育产业发展置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去谋划、去思考。二是遵循市场规律与运作。体育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继续转变观念,切实做到管办分离,真正做好管理和服务,积极引导,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9.出台体育产业优惠政策。建议市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护持措施,在税收和准入条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鼓励各种资本进入该产业。在当前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的基础上,可以把体育产业作为全市优势行业、先导先行优先发展,把体育产业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10.加大体育产业经费投入。一是设立市本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预算和体彩公益金。二是广泛发动社会赞助和捐赠。三是进一步争取上级体育项目投资和资金补助,实现体育经费结构的多元化。

11.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市体育产业方面,在经营管理水平上,既懂体育,又懂市场经营管理、且善于商业化运作的人才非常缺乏,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应有的市场管理知识和技能。整个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还处于粗放、松散的状态。应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策划的高层次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不断完善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