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 正文

莱芜家政卫生这儿有群口镇大妈

科普 编辑:静娜 日期:2024-12-22 01:21:52 4人浏览

莱芜家政卫生这儿有群口镇大妈

“口镇大妈”事后回访。   伴着蒙蒙细雨,带着好奇的心情,记者走进了口镇街道办事处。   转上二楼,调解工作站映入眼帘。墙上,一张张照片排列有序,常爱英、陶春霞等名字赫然在目。细看之下,这些并非外来专家,而是土生土长的“口镇大妈”。原来,她们就是莱芜区口镇街道安宁和谐的“秘密武器”。   近年来,莱芜公安分局在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紧盯全区3万余起纠纷类非警务警情分流化解目标任务,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形式,在原有口镇申陈村60年矛盾纠纷不出村、陶北村50年上千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牵头组建“口镇大妈”人民调解团队,倾力接盘化解村居各类矛盾纠纷,避免、减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致力于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口镇样本。   A   调纠纷   “理是理,非是非”   “口镇大妈”看似是一支新生力量,实际上由来已久。   常爱英,这个团队的代表人物,从15岁开始就自发投入村内的调解工作。那时的她,“打小就喜欢‘管闲事’,喜欢帮忙‘说和说和’”。   就在这样的“管闲事”过程中,常爱英逐渐意识到,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应当保持中立的立场,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受任何外部干扰,必须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断和引导。   这一点,对于常爱英来说,十分具有挑战性。因为,村内的调解工作往往涉及亲情关系。   “姐,我就知道你肯定不向着我。”   “那当然,理是理,非是非。”   即便面对亲兄弟的责怪,常爱英也始终坚持原则,绝不“拉偏架”。   “最重要的是公正,以理服人!”“假如连起码的公正都做不到,谁还信任你?”常爱英敢说敢管、能言善辩、以理服人。随着“闲事”越管越多,常爱英也管出了“经验”。   “农村调解工作,其实就是在‘婆婆妈妈’中解决问题。”针对实际情况,常爱英为口镇的调解工作总结了“六口”工作法:众口难调、苦口婆心、众口一词、金口玉言、心服口服、交口称赞。这让调解工作更有章可循。   一晃60载过去,75岁的常爱英依然思路清晰、逻辑缜密,交谈之中金句频出,足见她60年从事调解工作的专业素养。   如今的申陈村,享有“矛盾纠纷60年不出村”的美誉。申陈村也因此受益,村集体经济发展良好,村民们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   像常爱英一样,“口镇大妈”团队中的其他65位调解员,也都是村里威望高、能说会道的“热心肠”。她们平均年龄50岁,没有很高的学历,却擅长将简单易懂的俗语当作调解的“法宝”,用真心守护着村里的平安。这一个一个的小平安,构成了莱芜区的大平安,也为平安济南建设提供了口镇样本。   B   补不足“不能懒得和个‘烘柿子’似的”   在常爱英的观念中,调解工作不分白天黑夜,面对调解工作的辛苦,她从不喊苦喊累。她常说:“调解工作就是要做到腿勤嘴勤。如果懒得和个‘烘柿子’似的,你也做不了这个事。要不就别干,要干就干好。”这不,她又忙活上了——   “谁来开门砍谁!”   半夜11点,村里有一对夫妻吵架,丈夫把妻子锁在家里不让其出来,还拿刀威胁。情况紧急,常爱英穿上衣服就冲出了家门。   来到现场后,常爱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安抚当事男子的情绪,面对男子的恐吓,常爱英没有退缩。经过长达2小时的工作,男子终于冷静下来,打开了门。   门是打开了,但夫妻二人的“心门”还未敞开。为使矛盾彻底消除,常爱英坐在床头,安慰着哭泣的妻子,陪她聊天。事情解决了,天色也已泛白,常爱英看一眼表,已是凌晨5点。   “你看,就是这样的‘口镇大妈’,在以前交通条件不好的莱芜,弥补了警力不足的状况,真正践行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工作思路,让警情‘事事有人管’,使警务触角延伸到了‘最后一米’,把非警情类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莱芜公安分局政委陈忠军感慨道。   C   再回访   “哪里还不行,就再疏通疏通”   在调解的过程中,常爱英逐渐养成了事后再去当事人家里问问情况的习惯,“调解结果还都满意不?哪里还不行我就再疏通疏通。”   养成这个习惯,得益于一场关于赡养老人的纠纷……   当时,村里一户兄弟几人因为赡养老人的问题产生矛盾,甚至恶语相加。常爱英听说后,主动出面帮助调解。   “我把各家叫到一块儿,让他们心平气和地商量,根据实际情况,我给他们制定了方案。”   方案一出,各方达成一致意见。这件事本应算是解决了,可常爱英始终还是放心不下。几天后,她再次来到当事人家里,问兄弟几个和老人是否真的满意,还特别叮嘱几个兄弟:“以后见了面,该怎么说怎么说,别扭头别耳的。”   原本矛盾虽已解决,但仍然心存芥蒂的一家人,在常爱英的多次回访下终于找回了往日的和气,再没有产生过矛盾纠纷。   多年以后常爱英才知道,原来自己“再登门去看看”的做法,正是现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经常提到的“闭环”,也就是人民调解回访工作。这是巩固矛盾纠纷调解成果、确保双方当事人协议有效履行的重要环节,运用好了可以彻底化解矛盾纠纷。   D   建台账   “干中学,学中干”“1983年的夏天……”“1966年,那天是晚上11点……”   75岁的常爱英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多年前的调解故事,她在讲述时,连时间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在追问“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时,常爱英拿出了她的秘密——台账本。当年连“台账”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的常爱英,就把调解纠纷登记台账上了。   “我都记下来了!”每调解一件事,常爱英就会像写日记一样记到本子上。50多页的本子,她记完了5本。   “您不是只上了一年学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常爱英回答说,正是上了这一年学,让她学会了拼音。从此,除了地里的锄头,桌上的字典也成了她不离手的工具。“从字典上一点一   点学习认字、写字,慢慢就能看书了。”一位仅有一年级学历的农村妇女,凭借一本“快被翻烂了”的字典,学习了继承法、土地法、经济法、民法典等法律,一步一步让自己站到更大的舞台上。   “干中学、学中干,现在汇报材料都是我自己写的。”   多年坚持不断地学习让常爱英汲取着各种知识,思维更加敏捷、举措更加智慧,这也让她的调解事业“一路生花”。常爱英先后被选为人大代表,被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妇女干部”“尊老敬老先进个人”“全省模范人民调解员”。常爱英所在的申陈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也被司法部授予“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誉称号。   为将“常爱英”们的正能量发扬光大,口镇街道一直在辖区的66个村寻找能胜任调解工作的“口镇大妈”,并出台相关奖励举措。   经过多方筹备,今年5月31日,莱芜区口镇街道正式成立“口镇大妈”人民调解团队。除举办了首次专题培训,还设立了“西瓜经费”,方便“口镇大妈”去调解矛盾纠纷时可以买个西瓜、拎斤鸡蛋,助力她们更好进门、更好说话。   E   作动员   “人人都是调解员”   发动和依靠群众,是“枫桥经验”的重要一环。   在常爱英的引导和带动下,村民们互帮互助、互相理解的善意被激发出来,人人都是调解员,都自觉维护和谐关系、维护洁净村落。“不光我做到,每一任村干部,只要在村里负责的,都是积极协助调解工作,村民们也都积极维护村居环境。”   来村里卖豆腐的人曾跟常爱英说:“我感觉一进你们村就好像进入另一个天地。”外村人朴实的话语真实地反映出申陈村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   对此,常爱英也有同样的感触,“我们现在,街是街、道是道,人人都是调解员,人人都在文明村里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   在常爱英及几代村民的努力下,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被评为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谈及此事,莱芜区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韩冰对“口镇大妈”赞不绝口。“‘口镇大妈’的调解工作,真正做到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现了调解过程让人民参与、成效让人民评判、成果让人民共享。”   F   讲传承   “接好接力棒”   “你看申陈村、陶北村都没有纠纷,人家的经济发展多好。我们可不能内讧,有时间和精力多想想发展经济,让老百姓的腰包先鼓起来。”   自打“口镇大妈”团队成立后,“口镇大妈”们各个铆足了劲,村民也都感受到了“口镇大妈”给当地带来的切实变化:矛盾纠纷少了、信访案件少了、社会和谐稳定了。“枫桥经验”的莱芜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的成功之路。   如今的常爱英虽年事已高,但她的这些观念和做法,随着“口镇大妈”人民调解团队的成立薪火相传,工作程序、考核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完善,也让这个团队更加充满生命力,越来越多有精力和活力的年轻人接过“接力棒”,成为这个团队的中流砥柱。陶北村的陶春霞就是其中之一。   “形成品牌效应后,很多主动来找调解纠纷的,不管是企业员工间的矛盾,还是村民家里的自来水管坏了修理,我都管。我要接好接力棒,让‘口镇大妈’这个品牌散发更多光芒。”   有一次,陶北村某村民在上班路上昏倒,住进了ICU,病人家属前去公司索要赔偿。公司则称自己没有责任,双方争执不下,病人家属一气之下说出了“不赔钱就把人送到你公司门口”的狠话。   “这件事如果我们不管,很大可能会发酵成舆情或者转为刑事案件。”得知消息的陶春霞从中调解,反复协商赔偿金额,仅用5天时间就让双方意见达成一致,事情得到妥善解决。   除了吵吵架、拌拌嘴的争执,提锤、拿刀、砸大门的纠纷,陶春霞也没少见,每一次她都能及时将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不让“民转刑”的悲剧发生。陶春霞所在的陶北村,也有着“50年矛盾纠纷不出村”的亮眼成绩。   “这些矛盾纠纷费时费力、劳民伤财,如果能更好地处理解决,村民们也就有更多精力搞发展。”莱芜公安分局副局长方青介绍,今年以来,“口镇大妈”人民调解员参与摸排隐形矛盾纠纷17起,参与非警务类矛盾纠纷警情分流化解18起,化解率达88%,真正发挥了人民调解“稳定器”的基础性作用。如今的口镇经济蒸蒸日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离不开“口镇大妈”的支持和保障。   人民调解充分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口镇大妈”们致力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也用热心和热爱,在一桩桩、一件件的调解工作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