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赘言,全球化的今天,在诸多领域都遥遥领先的中华民族,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体育强国。中华文明,以其发明创造、以及对文化的热爱而享誉海外,在体育运动方面同样辉煌灿烂。据查阅相关史料,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发展可以上溯至五千年前,让人不自觉会对中华先人的创新意识而折服,暂且撷取其中几项古代体育运动的变迁以为抛砖引玉。
作为古老技能的射箭
射箭是人类最早的活动之一,远在成为一项体育运动之前,射箭就早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技能之一。弓箭具有强大的杀伤能力,增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威力。春秋时期,孔子认为老师应教导学生通过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来修身。孔子以为:“射”不但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不过,射礼作为古时的射箭比赛,比赛规则跟我们今天看到的不太一样。他们需要表现出射箭的动作优雅,且合乎音乐节拍,并且对周围的长辈上级毕恭毕敬。甚至,当射礼比赛中的对手带着比较高的头衔时,必要时,他们甚至要主动的输掉比赛。
到了汉代,随着铁制器械的发展,青铜箭镞逐渐地向铁箭镞发展。射箭运动除了在实践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理论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总结。比如,《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射法就包括《李将军射法》、《魏氏射法》等等有八种六十九篇之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射箭出现了专业的比赛,据《魏宗室常山王遵传》记载:当时的北魏孝武帝在洛阳的华林园举行了一次射箭比赛,他把一个能容两升的酒杯,悬于百步之外,让19个运动员进行竞射,最后谁把这个酒杯射着了,谁就把这个酒杯据为己有,这在当时叫“奖杯赛”,在中国体育史上,这估计是最早的一次奖杯赛的记载。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一直到隋唐,射箭活动得到了巨大发展。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在武举制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等。从唐代到宋代,整个射箭在民间更为普及,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当时的河北一带,民间组织的“弓箭社”就有六百多个,参加的人员有三万多,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运动员组织。到了清代,由于满族人入主中原,把少数民族的射箭活动也带入中原,射箭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展。清康熙61年(1722年),曾将“木兰秋狝”定为恒制,把承德作为涉猎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提高了整个射箭的开展。其时,由于射箭活动比较普及,加上清代中后期西方的火器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射箭逐渐地从军事领域退出,演变为一种纯粹的射箭比赛。
作为现代足球起源的蹴鞠
国际足球联合会技术委员会主席布拉特,曾在亚洲足联举办的教练员训练班上所作的《国际足球发展史报告》中写到:“足球发源于中国”。不过,古代中国不称为足球,而称之为蹴鞠。据《战国策》记载:苏秦当了赵相,为了联络齐国共同抗秦,他对齐宣王说,齐国是一个大国,有二千里土地,数十万军队,仅临淄一个城市就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都喜欢以吹竽、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为乐。这样的富强国家,怎能俯首听命于秦呢?……从中可以推测:齐宣王(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时期,距今2300多年前,在中国的临淄城(今山东淄博市)就已经较为广泛地开展了蹴鞠活动。
不过,西汉学者刘向在《别录》中写到:“蹴鞠,传言黄帝所作,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众所周知,黄帝是传说中的部落首领,距今约五千年,当时还没有文字记载,所有的社会文化,都是口口相传遗留下来的。所以,五千年前是不是就创造了蹴鞠运动,按照目前的考古发现,仍然没有定论。但是,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文字记载,都足以说明中国是世界上足球起源最早的国家。
蹴鞠,因其冲撞性,最初是作为一种军事上训练的活动出现在战国时期。随后,这项运动从军队传到了汉代的皇家宫廷里。之后传到上流社会中,这给王宫贵族们带去了极大的乐趣。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原出身于楚国沛县丰邑的庶民。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刘太公和刘温接到了长安城的未央宫中养老。二老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豪华的大厦,看的是歌舞伎乐,但他对此并不满意,终天闷闷不乐。于是,刘邦派亲信到刘太公处打听,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接近败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一天工作之后的娱乐活动就是斗鸡、蹴鞠。而现在住在未央宫里,没有过去的老朋友,没有斗鸡、蹴鞠,总感到不是味。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在新城,刘太公和刘温也迁住到那里。从此,太公又“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这个故事可以侧面论证:在战国时期,足球已是城市下层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
按相关记载:蹴鞠比赛时,球队规模并不固定,从十二人到十六人不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球的制作技术也有所改进。汉代的球,是把两片不规则的皮革合成球的形状,中间紧紧塞入羽毛而制成,不过这样的球又重又硬不易控制,而且很难把它踢高。唐代的制球工艺,有两大改进:其一是把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球的形状更圆了;其二是把球壳内塞毛发改为放一个动物尿泡,嘘气闭而吹之,成为气球。球体的改进,带来了踢球方法和踢球技术的改变。汉代因为球是实心的,不能踢高,所以球门是就地建筑。唐代的球体轻了,可以踢高,球门就设在两根三丈高的竹竿上。在踢球方法上,汉代是直接对抗分队比赛,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象打仗一样。唐代分队比赛,已不是直接对抗,而是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高球门的射门,从足球技术来说,是一种发展;而间接对抗,从体力训练来说,却是足球运动的一个退步。
由于球体轻了,又不用激烈的奔跑争夺,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足球,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唐代不仅有了女子足球,而且有的女子踢球技术还很高超。据唐代康骈《剧谈录》记载:京兆府的小官吏王超,有一天走过长安城胜业坊北街,“时春雨初霁,有一三鬟女子,年可十六八,衣装褴楼,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看渐众”。这个三鬟女子能够接住军中少年踢漏的球,而且穿着木展,一脚把球踢了数丈高,是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从中可见,当时足球活动的普及程度。
作为绅士运动启蒙的捶丸
在今天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里的元代壁画中,其中有一幅:上面云气升腾,树石间的平地上,两个男子身穿朱色长袍,右手各握一短柄球杆,左边一人俯身做击球姿势,右边一人侧蹲注视前方的洞穴。这副画面反映的场景让人产生了些许疑问,他们是不是在打高尔夫球呢?据相关考证,这是我国古代的捶丸运动。“捶”即击,“丸”即球。在北京申奥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看见这副壁画时,曾风趣地说:“原来中国人在元代就开始打高尔夫了。”
不过,据相关出土考证,捶丸运动何止起源于元代,宋代就已有了,参加者不仅有小孩、还有妇女。据《丸经》记载:中国在宋朝已出现捶丸运动,当时最爱追逐“小白球”的帝王当属宋徽宗与金章宗。两位帝王热心以古为师,让球技精益求精。至于帝王的球杆,则以纯金打造缘边,顶上缀饰玉器,结束球戏后,两人的球具不装在球袋而收藏在锦盒中,即所谓“盛以锦囊,击以彩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
现在很多人认为,高尔夫球原最早出现于欧洲的苏格兰或者是荷兰。但是,《丸经》和中国古代捶球的出现,又让人们提出了新的疑问。高尔夫这项绅士运动是否也是发源于中国呢?当然,这就需要进一步详实的考据和论证。
正是由于中国体育运动的源远流长,才使得当今中国的体育事业可以厚积薄发、傲然屹立于世界体育之林。古代中国的体育运动,是中国独特东方传统文化的产物,根植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之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与世界其它的文化遗产一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转自:罕见老照片
声明:本文仅做学术及知识分享之用,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因多数照片作者及来源不详,因此无法一一标注。如因此造成侵权深表歉意,并可通过后台留言联系删除或标注署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方志大名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古代中国体育运动的那些变迁》
阅读原文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