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得快一点!”“Nice pass!”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经常有一个欧洲人身影,夹杂着英语和简单的中文,指挥着孩子们训练,他就是来自塞尔维亚的Nebojsa Ilic(内博伊萨·伊利奇)。最近两个月,他带领该校初中男足校队连续获得了杭州“市长杯”中学组冠军和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杭州市冠军两项重要的荣誉。日前,记者专访了这位在中国待了8年的外教,聊了聊他眼里的中国校园足球。
在中国体验不同的文化
乐于帮助孩子提高足球技能
作为前南斯拉夫地区,塞尔维亚足球是典型的欧洲拉丁派,民众对这项运动十分痴狂。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伊利奇从小踢球,也曾在一家豪门的梯队训练,但遗憾没能成为职业球员。在20多岁时,他决定转型做一名教练,并考取了欧足联A级教练执照。
伊利奇于2016年来到中国,2021年进入江南实验学校执教,这是他在中国带的第4支校队。谈起决定来中国工作的原因,直爽的伊利奇并不否认一部分因素是收入,他笑着说:“一方面,在这里当教练能够得到比以前更多的薪水;另一方面,我也想要有一种新的体验、新的冒险,感受不同的文化,这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在伊利奇的带领下,江南实验学校连续四年闯入“市长杯”决赛,两次赢得冠军。今年的决赛,由于赛前两天连续下雨,场地状况不佳,这对习惯打传控足球的江南实验学校来说并不有利,不得不改变了原有的打法和战术。“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踢球,这对孩子们来说很难,说实话决赛之前我也没底。”伊利奇说,“但是他们心态很好,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比赛中的专注度令我吃惊,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在为彼此战斗,体现出了很好的团队精神,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当然,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伊利奇的指导,也离不开学生们的付出。通常情况下,江南实验学校足球队每周训练5天,一天练两个小时,周二和周三为休息日。“这也取决于是否有比赛。”伊利奇说,他有时会把一天的训练安排为友谊赛,而如果需要准备重要的比赛,球队也会每天连续训练而没有休息日。“无论天冷天热,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专注于训练,全力以赴。”
场下的伊利奇非常随和,在采访中经常带着笑容,而到了训练场上好似换了一副面孔,立马变得严肃起来。从热身到小范围传倒球,再到进攻战术演练,他都亲力亲为,如果队员做得不好,他也会及时暂停训练并指出问题。“我很看重基础训练,专注于提高每一个孩子的个人能力与团队配合能力,包括传球、盘带,当然还有体能。临近比赛的时候,就会更侧重于战术训练。” 伊利奇说,孩子们还很年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非常乐于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足球和学业不是二选一
需要家长更多理解和支持
近些年,“12岁退役”的现象就像一种阴霾,笼罩在中国校园的上空,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加,不少有天赋的孩子没能继续从事他们所热爱的体育项目,足球也不例外。对此,伊利奇有自己的体会。
“我没有在中国上过学,但我知道,这里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会花很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有时候确实很难平衡。”伊利奇说,“我在中国看到过不少有天赋的孩子,(如果练得好)也许十年后可以去欧洲踢球,但家长告诉我,‘学习是第一位的。’后来,有些孩子就没有再来踢球。”
伊利奇介绍说,在塞尔维亚,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支持孩子踢球,教育环境的差异也让孩子拥有更多踢球的时间,即使学习不那么好,也不会受到太多的责备。“小时候,我父母会让我参加每一场在学校的比赛,因为如果我踢得好,就会有更好的发展。”不过,他也明白,两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足球文化也不同,很难进行对比。“如果现在踢球的学生在十几年后结婚,他们的孩子会有更好的足球天赋,他们也会比自己的父母更支持孩子踢球,这就是足球基因的传承。”
“我当然理解父母希望孩子们能考上好的大学、长大后过得更好,但任何事情都有平衡点,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尝试找到这个平衡。而父母也要知道,足球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在伊利奇看来,足球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游戏,它和很多集体项目一样,不仅帮助孩子强身健体,也能够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意识,这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让他稍显欣慰的是,江南实验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校足球队不少孩子的学习也不错,如果有队员在学习上退步太多,或者在行为道德上犯了错,还会被老师勒令退队,整改后才能重回球队。而且,因为同时学校拥有小学部和初中部,教练也都来自同一家青训机构,踢球的孩子在同一种体系中成长,能够让学生在小升初后更快适应伊利奇的技战术,此外,该校足球队至今已为杭州各个高中输送了近100名足球特长生,其中不乏多个重点高中。
青少年需要更多比赛
还应更早接触11人制
众所周知,足球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青训基础,依靠遍布各地多如牛毛的职业或业余俱乐部,孩子们在学校“玩”足球,在俱乐部接受更专业的指导。而目前在中国,最大的青少年足球人口基数仍然在学校。近年来,包括杭州在内的全国许多城市正在谋划或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扶持校园足球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完善竞赛体系。
“我们的队员需要更多的比赛。”伊利奇表示,在塞尔维亚,孩子们有很多比赛,几乎一周就有一场,但在中国,比赛还是太少了,有时一两个月才有一场比赛。“如果一直训练而没有比赛,就无法了解训练效果的好坏,通过比赛才能反馈出训练中的问题,然后再加以改进。”他认为,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踢球很容易,但孩子们要学会在压力下踢球,比赛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们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而正是由于青训体系的不同,和专注于俱乐部赛事的欧洲孩子不同,中国的孩子可能会代表不同的球队参加比赛,比如校队、校外的俱乐部队,有些也会参加代表区队、市队赛事,在伊利奇看来,在同一时间段在不同的教练指导下踢球,接受不一样的训练方式,并不利于青少年球员成长。
伊利奇还建议,中国的孩子可以更早去接触11人制足球。“8人制的场地对15岁的中学生来说太小了,他们应该从12岁开始就踢11人制。”他认为,这个年龄段对球员来说是技术定型的关键期,需要尽早与正规比赛接轨,“也许孩子现在可以在禁区外射门得分,但之后就不行了(因为场地变大了)。”
当然,更多的比赛和11人制训练,意味着更多、更好的足球场,以及更专业的教练。伊利奇也很清楚这一点:“想要改变这些确实很难,很多学校没有足够大的足球场,有些教练也不够专业。” 而他也强调,这里说的是校园足球,而不是职业俱乐部的青训。
尽管中国的校园足球还是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伊利奇在这里待了七八年后,能够感觉出中国足球在慢慢进步。“我刚来的时候,很多学校没有足球队,现在几乎所有学校都有足球队。而且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观看足球比赛、谈论足球,这是好的现象。”
“足球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运动。”伊利奇说,希望有更多中国的孩子能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