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
北京新闻广播《编辑部的故事》栏目
已经陪伴大家整整三年
节目从2021年开播到现在
每年我们要读200多本书
很感念,我们与书结缘
在2023年的最后一天
我们特别推出2023年度书单
作为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
小编大声说:
下滑至文末,会有好消息!
另外,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2024年,北京新闻广播《编辑部的故事》栏目将由周一到周五播出,扩容为周一到周日播出。周一到周五的首播时间为14:10—14:40,六日的首播时间为14:10—15:00。周一到周四为录播,五六日为直播,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互动,听听大家的观点和看法。
好了,接下来就正式公布我们的2023年度书单!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星空与半棵树》 陈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星空与半棵树》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陈彦历时八年、九易其稿后推出的心血之作,凝聚着作家经年累月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哲学。
小说的开头是一幕来自猫头鹰视角的舞台剧,它目睹了一棵长在两家地畔子中间的百年老树被连根挖起,随即老树被贩卖到都市,不知去向。作为有半棵树产权的一家之主温如风本是在查找无果后放弃了寻找,可是好脾气的他不时地受到周围人的讥讽与嘲笑,偶然得知真相后他踏上了寻找自尊与公义的道路。小镇公务员安北斗本是乡镇计生办的干事,温如风事件发生以后,便被安排了“观照”温如风的工作。安北斗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物,他的爱好是背着观测仪器,去山间观测星空。注视着神秘而浩瀚的星空,他经常会想:“人生能静静欣赏凝望这样的星空,简直是一种生命奢侈。我们到底是在凝望星空,还是星空在凝望我们。我们配被这美轮美奂的星空所凝望吗?”他也时常劝温如风:“好好看看夜空吧,喜欢上了,你那半棵树倒是个屁事。”这浩瀚的星空多改变了安北斗的心胸,温如风却依然放不下他那半棵树,小说以“星空”与“半棵树”的参差对照与复杂辩证诠释出当代普通人的生命之道。
“星空”象征着一种理想主义的、不被世俗之事所繁累的追求,“半棵树”则代表着看似鸡零狗碎却到处照映着人情冷暖的现实生活,两者的矛盾在安北斗和温如风的交往过程中逐渐碰撞、冲突、交融。
作者有着丰富的戏剧创作经验,在这部小说中完美融合和小说与戏剧,在文学上有着相当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2、《窑变》李清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该书是李清源历时七年、三易其稿的心血之作。全书以要年纪事的形式展开,以神垕翟家五代人对钧窑的痴迷为主线,讲述钧瓷的历史传承和历史变化,更试图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和人物命运的变迁。作品融知识、历史和传奇、命运于一体,被誉为“中原大地上的钧瓷编年史”。
同时,要年纪事的形式不同于编年体,具有既能体现出历史的纵深与厚重又能突出关键时间点上发生的重要事件的特点。
此外,小说在语言风格上也别具一格。因为钧瓷本身具有千年的历史传承,如果完全使用当代白话文写作,难以驾驭钧瓷的厚重历史,但如果完全使用相对文言的书面语写作又很难体现小说所反应出的百年时间跨越。于是,作者在以相对书卷气的书面语为基调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使用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晚清时期文言气息更为浓郁,遣词造句也更为工巧,民国时期,处于半文半白的阶段,解放以后,则偏向现代白话文表达。尤其可见,作者语言功力的深厚。
在《窑变》中,作者创造性地将“窑变”作为人世变迁的隐喻:人性如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命运如窑变,七分天工,三分人巧。小说以开阔的眼界与细腻的笔触,在钧瓷复烧中刻写“世无不变,唯变不变”的人生哲理。
3、《惊蛰》杜阳林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
惊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雷声轰响震万物,预示春归大地。这一节气所蕴含的自然人文气息,也引发四川作家杜阳林的创作灵感,并将其最新长篇小说命名为《惊蛰》。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它是“有声有响”的,轰轰烈烈的。而小说《惊蛰》则通过主人公凌云青的个人奋斗故事,透视了一批以凌云青代表的乡村青年走向城市的奋斗经历。这是一代人的青春年华,他们经历了一番鲜血淋漓的求索,经历了自我和环境碰撞的剧痛和苦楚,像一部时代长卷,反射出乡村发展的历史巨变。
小说具有一定的自传色彩,创作源于作者和儿子的一次交流,儿子通过父亲的文字,了解了父亲的成长经历,父亲通过最初的散文体裁,逐渐生长为一部具有浓厚个人成长史色彩的文学作品。
整部作品彰显了个体生命向善、向上的昂扬力量,同时呈现了中国乡村大地的生存群像和时代的惊蛰之变。杜阳林在书写这一故事时,没有选择诗化柔美的乡村叙事,他以冷静的笔触,穿透重重迷雾,打捞岁月深处的观龙村,并以清醒克制的笔调,勾勒出人们艰苦生存的真实境遇。作品也被称为,当代的“《平凡的世界》”。
4、《河图》常芳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河图》是作家常芳近年付诸大量心力创作的一部著作,全书42章,长达50万字。小说以辛亥革命时期“山东独立十二天”为历史背景,以济南和黄河岸边的泺口镇为地理坐标,通过一个革命者和其家人在历史漩涡中的际遇、一个巡警局长难以言说的家国兄弟情仇、一个在济南泺口铁路桥施工的美国工程师的书信与日记,描摹了一幅革命时期的人间万象图。
一般而言,革命叙事常常伴随着暴力、杀戮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印记。常芳同样没有回避由革命催生的残酷场面,但她灌注在文字中的温情使得《河图》的整体叙事语调显得舒徐委婉。在从事小说创作前,常芳曾从事诗歌创作十余年,诗的创作思维浸润于她的小说创作之中,形成了清逸纡徐的风格特色。
小说的叙事方式别具一格。以济南附近小镇泺口的南氏家族为主角,用散点方式全景展示了1911年11月山东省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民间百态。小说叙事在多条故事线的发展中来回穿插,给人一种时空交错之感,有着《云图》一般的叙事和架构。初开始阅读的时候,部分读者可能会出现一种错乱感,诸多的人物,复杂的背景,被打碎的故事。但是当故事逐渐发展,人物开始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交集,当历史的舞台将这些人物容纳到一起的时候,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呼之欲出,一种“这就是文学的力量”的呼喊自然生发。
5、《海上繁花》杨怡芬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海上繁花》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点,呈现了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中英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坚定决心。同时,小说着重书写了中国渔民冒死营救英国被俘人员的义举,塑造了血肉饱满、有情有义的中国人民形象,探究了侵略与抗争、生命与尊严等主题,能够唤起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理性思考。中国人民的淳朴和无畏是作者以“里斯本丸”沉船史实创作小说的支点——我们有这样的人民。
小说毕竟是虚构,而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小说更需要准确拿捏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这对于写作者而言是极大的挑战。作者需要在记录真实历史事件的文献中苦苦搜寻可以生发出小说虚构创作的闪光点,发现在了创作的基点之后,又不能游离于真实之外而显得过于虚浮。既要让读者体会到历史的真实性,还要时刻告诉读者“这是小说”。这点,邓一光的《人,或所有的士兵》就是一部旗帜性的作品,《海上繁花》也做得相当不错,是近来年此类题材中少有的优秀作品。
6、《奥本海默传》[美]凯·伯德、[美]马丁·J.舍温著,汪冰译,中信出版社
要说2023年最让人拍案叫绝的电影,那诺兰导演的《奥本海默》一定榜上有名。然而依照诺兰的一贯风格,影片叙事庞大,人物复杂,3小时观影下来,很多网友直呼“脸盲”“全程懵到底”“坐牢3小时”“完全看不懂”。
这本《奥本海默传》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份很好的观影指南,它不仅是电影《奥本海默》的原著小说,还比电影更加详细地介绍了奥本海默的一生,从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上西区度过的童年时光到1967年他离开人世,不似电影中只是切片式地呈现了奥本海默研制原子弹期间的故事,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奥本海默其人。
书中还有一些独特的视角,对电影形成了有力的补充。比如电影中有一幕是奥本海默穿上了美国军装,镜头一闪而过,而实际上他穿军装的原因是他认为作为一个不被很多人接受和认可的犹太人,只有穿上了美国的军装,才是真正地被这个国家所接受和接纳。奥本海默的爸爸是从德国来的德意的移民,所以其实他们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融入美国社会。军装象征着国家对自己的信任,而对奥本海默来讲,这种信任是他无比看重的。如果我们提前在书中了解了这些,再去看电影,就会有一种会心一笑的感觉。
7、《素锦的香港往事》 百合著,中华书局
如果不是收藏家刘涛在上海文庙无意间淘得这四百多封信,一个旧时代的普通上海女性在香港漂泊二十年的故事就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素锦的香港往事》讲述的是出生于1920年代的上海女子周素锦,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做了舞女。结识章先生后,在没有名分的情况下生下三个孩子。但章先生后来带着原配及孩子去了香港,素锦失去了生活来源。百般无奈之下,她于1956年只身赴港。三个孩子留在上海,由素锦的妹妹妹夫照顾。素锦在港省吃俭用,把钱源源不断地寄往上海。
因为生活拮据以及时代的特殊原因,素锦无法与骨肉至亲团聚,只得不断给妹妹素美和孩子们写信,诉说自己的艰辛,更多的是对孩子们的吃穿用度、教育、婚姻等事无巨细地谆谆教导、精打细算。
素锦与妹妹间的书信,从1956年10月5日开始到1976年12月12日结束,共三百二十六封,加上妹妹素美写给姐姐的书信底稿一百五十六封,一共四百八十二封。六十余万字的往来书信,带着体温的记忆,描绘了素锦在香港煎熬的二十年时光,也展示这期间上海和香港的社会生活细节。
素锦在香港的二十年,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大事件对她的影响,从香港经济的腾飞到李嘉诚的第一桶金——塑料花生意,从香港的房价飙升到1973年的香港股灾,从1962年的香港水荒到令人闻之色变的台风“温黛小姐”,桩桩件件都影响着素锦的生活,从中可以体会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被动与无奈。
相比大人物的传记,《素锦的香港往事》这种小人物的非虚构故事更能打动人,它填补了宏大叙事留下的空隙,也让我们看到了那种独属于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8、《了不起的世界文明:找寻世界十大考古遗迹》 李零,王巍,李新伟等著,三联书店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中国的一些大学和文物考古机构陆续走出国门,由周边国家开始,逐渐走到了遥远的埃及和中美洲,到世界各国开展考古工作,渐成燎原之势。
为什么要发掘其他古老文明?就是要通过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较研究,总结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比如,等级制、王权这些,我们以为是自己文明的特质,却很可能是共性的东西,世界其他文明如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都有类似的制度。
因此,在书中,十位“走出去”的一线考古领队,以中国视角重返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亲身讲述发掘中的所见所获、所思所想,以及考古遗存背后的文明内涵。这十个独具代表性的境外考古案例,是我们探源世界文明的集中呈现,也是中国考古走出国门的生动写照。
拿埃及来说,中埃联合考古项目中方总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在书中回忆了自己三次到访埃及,促成中埃两国考古合作的事情。在最初接洽的时候,埃及文物部部长问他:“中国考古队来可以,但你们有懂得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人才吗?”王巍回忆说:“当时,对方提出这个问题,很可能料到我们没有相关人才,这个合作就免谈了。可对方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中国有20多个研究埃及史的学者,其中不乏懂得埃及象形文字的人才。”
后来,中国考古团队终于如愿来到埃及著名的孟图神庙进行考古挖掘。中国考古队采用的考古技术手段和考古方法不仅不落后,甚至比肩西方考古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和媒体的关注。
此类故事在书中比比皆是,通过此书,大家不仅能够对世界文明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看到中国考古队近些年的技术进步与重大成就。
9、《在世界的拐角守望你》 翌平著,作家出版社
这是一部关于人和犬命运的小说。整本书由六个短篇小说构成。但这六篇作品又并非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书中的每个故事可以成为独立的短篇,但每个短篇中犬与人的故事又相互关联,互为呼应,所以这是一本结构现实主义小说。
作家别有深意地将“狗狗乐园“命名为“世界的拐角“,人与狗的性情或命运在这里发生转变,而爱、信任、关怀、希冀等发自内心的暖意和柔韧,正是“在世界的拐角守望你“的丰沛力量。
饲养一只狗,其实是人类向另一个生命的承诺。“如果说一条狗的使命是用它的全部生命陪伴主人,那一个狗主人的使命就是用你所有的力量守护它。”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整个社会关注生命文明的时刻,也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树立一种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10、《物理大爆炸》 李剑龙著,牛猫小分队绘,磨铁图书
物理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最新一版的北京中考改革方案中,物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物理的重要性不止于中考,它甚至影响孩子未来上哪所大学。在公布各高校的选考科目范围中,可报专业最多的是物理,而且越是火热的高校和专业,对物理要求就越高。
物理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业,而且还能帮他们更好的认知世界。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物理呢?
由浙江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创作的《物理大爆炸》丛书就是一个不错的入门选择,它是新课标更新以来,1:1对应物理教材知识点的国内首部物理学科漫画。用听得懂的物理概念 + 看得见的物理图像 + 全局视野的知识地图 + 四通八达的知识网络,让孩子记得住、讲得出!
李剑龙认为:“每个人都可以爱上物理和科学,只是他们接触到的学习科学的方式不对!”希望这套书让还没有学习物理的孩子种下科学的种子,让已经学习物理但还没有找到窍门的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物理的自信,走向未来的星辰大海!
大家可以在文末留言
告诉我们2023年你读了哪些书?
最喜欢哪本书?
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最想读但还没读的书有哪些?
留言点赞前五名
可获得《编辑部的故事》随机送出的一本图书
有可能就是你想要的那本哦!
撰文:张雅佼、李雷
责编:李慈
监制:姚柏言
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4-12-16 15:46:05
2024-12-16 15:44:41
2024-12-16 15:43:18
2024-12-16 15:42:19
2024-12-16 15:41:50
2024-12-16 15:40:23
2024-12-16 15:38:56
2024-12-16 15: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