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统战同心说|陈伟志:从“课间十分钟”谈到中考体育如何避免应试化

经验 编辑:阳昭 日期:2024-12-16 21:15:49 2人浏览

统战同心说|陈伟志:从“课间十分钟”谈到中考体育如何避免应试化

【编者按】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即日起,澎湃新闻推出系列报道“统战同心说”,对话来自各行各业的统战界人士,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本篇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 陈伟志接受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摄 “课间十分钟的话题最近讨论很多,这也是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之一。”陈伟志在教育领域已有27年的办学实践和经验。近日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对当下备受关注的教育热点和多年来持续投身公益畅谈看法。 过程性考核代替应试体育 陈伟志1996年创办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在教育领域深耕二十余年,涵盖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K12教育体系。谈到课间十分钟,他直言这是个老话题,“归根究底还是大家对于学生体育运动及安全性的关注。” 陈伟志介绍,从2007年起,新纪元教育集团就开始在贵州省纳雍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摄 陈伟志曾以县、市、省级政协委员的身份履职参政议政,2023年首次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参加全国两会,他带了10件提案及相关社情民意信息,其中一件提案就是《防止体育应试化,推进体育评价改革》。 他经过调研发现,当前体育应试化倾向过重,不少学校组织体育教学,围绕体育中考测试项目展开,对学生进行“应试”训练。这不但令体育课堂枯燥乏味,还背离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与提升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目标。因为体育纳入中考科目,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学生家长对校外体育培训的需求,加重家长负担倾向,不符合“双减”精神。陈伟志建议,通过深入改革,逐渐降低体育中考统一测试分值及权重,代之以过程性考核、评价。 “上海体育中考注重过程性评价,是比较合理的,有些省市的体育中考满分设置过高,过于应试,且不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过程性的评价是可以有效解决体育运动量不足的问题,对于课间十分钟也是一种松绑。”陈伟志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上海体育中考满分30分,包括日常考核15分和统一考试15分。此外,在上海的中小学,设置每天3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弥补课间十分钟的不足。 上海市教委印发的《上海市中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统筹用好各类课程课时,进一步用好课后服务时间,鼓励探索长短课相结合,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小学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落实初中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含体育活动),推动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落实每天30分钟大课间。鼓励高中开设80分钟专项教学课。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运动不少于2小时。 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倡导学生每天参加校外体育锻炼一小时,家庭、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予以支持和保障。鼓励公共体育设施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时段、场地等便利。 近日,教育部也就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的问题高度重视,表示已密集部署、全面排查,认真督促整改,并将指导地方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长效机制。 以上这些进展陈伟志每天都在关注,在他看来,如果解决以下三个问题,“课间十分钟”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一是完成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二是每天让孩子活动一小时,最好周末在家也能活动一小时,以保持运动量;三是引导学生培养体育的兴趣爱好,要让体育精神的内涵落地,同时培养学生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合作精神。体育纳入中考,有些地方还过于应试,应该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以上三管齐下,“课间十分钟”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陈伟志还建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采取智慧体育手段,加强对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其他体质提升活动等的过程性、智慧化管理,进行客观、真实的过程性评价。 扶贫先扶智 陈伟志积极投身教育公益,多年来持续进行教育帮扶,他探索开创教育扶贫“新纪元”模式,为全国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因此荣获“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民革中央第二届榜样人物”“上海市第十届慈善之星”“民革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民革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位于上海崇明国际生态园区,被称为“最美学校”的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 受访者 供图 陈伟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走上公益之路要追溯到2007年。 陈伟志1999年加入民革,作为一名民革党员,2007年参加了在贵阳召开的民革党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他第一次听说了纳雍县,它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困难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民革中央重点扶贫联系县。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毕节地区落后,作为办教育的人,应该尽我所能去帮助改变这种状况。”于是,陈伟志在这次会议上积极响应民革中央的号召,承诺为纳雍帮扶做三年“三个20”:20名高中学生全免费到集团旗下学校就读,20名优秀教师全免费到集团旗下学校挂职学习,20万每年奖励纳雍博爱学校优秀教师。 三年之后又三年,陈伟志对纳雍孩子的帮扶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他还在民革上海市委会的支持下成立了专门用于教育帮扶的“博爱·新纪元”基金,帮扶学生的人数也早已从最初的20人变成每年40人。十多年来,助学项目已经帮助纳雍县690名高中学生完成学业并全部考入大学,70%就读双一流大学,累计1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受助的学生中让陈伟志印象深刻的有不少,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熊畅贤。2014年,熊畅贤考入北京大学,成为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在纳雍开展教育帮扶项目以来,第一个考入清北高校的学生。通过教育走出大山,实现人生梦想的熊畅贤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家乡贵州成为一名选调生,投身到基层一线。 “很多人对我说:‘你家里条件不好,应该抓住学校的光环,去挣点钱。’而我想,受益于国家教育扶贫的政策,我才得以走出大山,走进北大医学的殿堂;因为响应祖国的号召,我才能在一次次的磨练中不断成长。这些经历告诉我,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收入有多高,而在于贡献有多大……”据毕节当地媒体报道,熊畅贤曾告诉陈伟志,“我是从祖国西部的大山里走出来的,回报家乡是我的使命,能为家乡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的荣幸。” “他的这种感恩社会,立志为家乡建设奉献青春的精神,让我十分欣慰。”陈伟志对熊畅贤的未来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扎根西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学生助学,陈伟志还注重教师培训,已累计为贵州、云南等贫困地区培训了1万多名教师和校长、管理干部等。 从2007年至今,新纪元发起10个品牌帮扶项目,在学生助学、教师培训和慈善教育方面累计支持金额超1亿元。陈伟志表示,下一步还将持续在公益慈善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把教育扶贫之路走深走实。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