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前移民村哪里移民的龍岩永定厚培密植傳統村落“活化”網:跨村聯建全鏈條 雨露均沾共富路](https://www.gxwsdtf.com/zb_users/upload/2024/12/20241217112916173440615682097.jpg)
近日,在龍岩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省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區)項目現場,一群工人正在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施工。據悉,該項目包含道路、橋梁、歷史建筑維修等,投資1500萬元。
近年,永定厚培密植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網格,“建”“整”“護”“融”數管齊下,跨村聯建,盤活資源,打造爆款文旅產品,撬動傳承守護大盤。
遵循“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的原則,當地探索出一條“創新機制、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促進鄉村振興新路子。目前,永定有19個村獲評中國傳統村落,34個村獲評省級傳統村落,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土樓23座,歷史建筑354處。2024年4月,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選了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區),永定成功入選,獲得國家級獎補資金3750萬元。此外,爭取到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項目,獲得省級獎補資金2000萬元。
打造跨村聯建式全鏈條
發揮“頭雁領飛”效應,以發展潛力大、特色示范效應明顯的村作為領建中心村,湖坑鎮南江村被列為南溪片領頭村,帶動新南、實佳、南中、吳銀等周邊發展較落后的村落謀發展。確定“共商共謀”機制,實行跨村聯建,對聯建村重大事項,採取“提交議題事項、集中研究協商、分級認領實施、上下一體聯動”的方式,共商片區大事。在規劃方面,從村庄建設、土地利用等方面進行統籌規劃,從片區層面上將重點人文歷史、自然資源串點連線,實現片區7個村抱團發展。按照“地域相近、發展相助、組織相連”的原則,通過“三變六不變”模式,以“1+1”“1+N”等方式,將全鎮16個行政村組建集鎮片區、豐盛片區、南溪片區、奧杳片區4個片區。通過“以大帶小”“以強帶弱”“以富帶貧”模式,以“組織構建一體化”“發展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五位一體推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架起村企“雙贏橋”,實現各村由“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變,由單一“小景點”向連片“大景區”轉變。
就地取材造景,分劃片區建設
全力推進“一帶三片區”建設,聯片打造鄉村產業。南溪片區採用“公司化運作,項目化快速推進”方式,打造“一縣一片區”土樓十裡長廊鄉村振興示范帶﹔集鎮片區聚焦“福”文化,以傳統民俗“作大福”活動為載體,做大做強“大福湖坑”客家文化風情體驗游產業﹔豐盛片區做活土樓文章,豐富旅游業態延伸產業鏈條,推動世遺土樓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奧杳片區講好紅色故事,以紅色文化為主線,激活紅色傳習研學游基因,以裕德樓紅軍標語展館為載體,著力打造紅軍標語小鎮。
盤活資源,燒旺古村“舊爐灶”
“舊灶添新柴”,傳統村落成為村民致富新財源。目前19個中國傳統村落的1168棟土樓已建立了理事會和樓長制度。由村委會擬定土樓租賃合同,以統一標准承租村裡閑置的土樓資源,再統一將閑置土樓租賃給企業或個人,由土樓租用者對土樓進行修繕、設計和施工,通過居住、公益或經營等方式盤活土樓資源,已經收儲了東升樓等37棟閑置土樓。形成了以企業、鄉賢投工投錢為主,政府為支撐的社會資本持續注入的以用促保模式。永定區政府設立“土樓保護管理專項基金”,經營性收入20%以上列入保護專項經費,並通過“以獎代補”“用電補貼”等方式投入傳統建筑保護利用中。
打造爆款文旅產品
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吸引社會力量投入各級歷史文化保護資金1.5億元。政企合作探索了“數字土樓”活化利用模式,與企業合作將“天涯明月刀”游戲IP融入環興樓的活化利用中,打造為集國風電競主題民宿、沉浸式劇場、國風走秀表演及周邊衍生業態等於一體的新興娛樂載體,已成為吸引年輕人的新興“網紅”打卡地,獲得2022數字中國創新大賽“電競+”賽道二等獎、2022第四屆“中國服務”旅游產品創意案例十強案例、2023第12屆中國旅游投資艾蒂亞獎最佳沉浸式旅游項目、2023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范優秀案例等多項榮譽,營業收入單月超100萬元。
通過公司化運作模式,打造土樓民宿集群。引入讀旅公司等,將洪坑村升恆樓等土樓活化利用為高端民宿,探索了由企業主導的土樓活化利用為民宿模式,上檔上規的還有岩太村“阿牛家”民宿、南江村“讀旅”民宿等。探索了“退役軍人再就業”與土樓活化利用相融合的模式,返鄉創業鄉賢、退役軍人江晉文,將清福樓改造為集住宿、餐飲、會議、休閑功能為一體的土樓民宿,並被授予永定區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示范基地。
鋪就雨露均沾式共富路
促進傳統村落文化傳承與人居環境提升。實施“文化進土樓”工程,打造家訓館、家風樓、婚慶館、忠誠館、非遺體驗館等一批主題多元的文化展陳館、研學基地,實現“薪火相傳”。積極推進“兩治一拆”、污水治理、村庄道路改善、公共廁所建設等工程,完善了鄉村基礎設施,改善提升了人居環境品質。帶動了傳統村落產業發展與村民增收。以“洪坑土樓群”為核心的洪坑村及六聯村等連片區域已發展為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特色餐飲、文化創意、伴手禮加工與售賣等產業為一體的成熟景區,旅游產業的發展2023年實現旅游收入90.28億元,2024年上半年實現旅游收入49.8億元,為洪坑村等傳統村落村集體帶來穩定收入達300萬—400萬元,帶動洪坑村新增穩定就業崗位近500個,村民人均年收入達5萬元左右。(林忠成 盧順全)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