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之父”、宁波人王正廷
△王正廷像(资料照片)
“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开始脱掉长袍,剪短指甲。就我个人而言,在那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长高了一尺多,几乎增加了一半的体重。从那时开始,体育锻炼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爱好,同时,我也产生了想在我们国家推广体育运动的想法和动力。就像现代教育和身体健康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一样,我们大家也都会同意最重要的是带给人民幸福。”
——摘自王正廷自传《顾往观来》
(一)
1948年8月14日,英国伦敦,第1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温布利球场落下帷幕。
闭幕式已经结束,观众纷纷退场。看台上,一位头戴礼帽、身着燕尾服的中国绅士,愁眉紧锁、神情凝重。
他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总领队王正廷。
△王正廷(中)与国际奥委会官员步入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会场(资料照片)
伦敦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夏季天气凉爽宜人。时值夏末,从北大西洋吹来的西风,吹在王正廷的脸上、身上,却像在撩着、扯着、拽着一般,要卷走他身心的全部热量。
是的,此时的王正廷,如同被西风剥了一层又一层,寒彻全身,痛彻心扉。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33名运动员参加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共5个项目的比赛,无一收获。
此前,中国运动员先后参加1932年7月30日至8月14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1936年8月1日至1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无一收获。
就在两天前,1948年8月12日,英国《镜报》刊登了一幅漫画:一个身材瘦小、穿着中国运动服的男子手执白色旗帜,旗帜上的五环被画成了鸭蛋状,“鸭蛋”下写着“1932、1936、1948”的字样。这是讽刺中国运动员参加了三届奥运会,收获均为零蛋。
……西风不断地吹过来,卷过来。尚未入秋,这风却裹挟着瑟瑟凉意。羞辱,愤懑,苦涩,悲怆,王正廷沉默着坐在看台上,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在望什么,但是,他的眼前,一定会出现那一路浮沉的岁月。
(二)
1882年9月8日,王正廷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金溪乡税务场村(今属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父亲王际唐是一名传教士,先后送他入读宁波三一书院、上海中英中学。1896年,王正廷考取了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改名为北洋大学)。
刚刚入学的王正廷不知道,就在那一年,1896年4月,遥远的欧洲发生了一件大事——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这是世界首次举办现代奥运会,有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而在更早,从公元前776年开始,直到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禁止,历经1170年,希腊人每4年一届在奥林匹亚小镇举办了200多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北洋西学学堂是全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学生必须进修体育和军事训练科目。王正廷入学的第二年,1897年11月26日,北洋西学学堂首次举行了有170多名学生参加的跑步比赛。比赛分阻物跑、拾物跑、递物跑、先跑后跳、先立后跳等12项。尽管分类简单,却是中国学校体育运动项目的发轫。王正廷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从此成为学校体育运动的骨干。
△《顾往观来》封面(资料照片)
在晚年撰著的回忆录《顾往观来》一书中,王正廷写道:“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开始脱掉长袍,剪短指甲。就我个人而言,在那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长高了一尺多,几乎增加了一半的体重。从那时开始,体育锻炼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爱好,同时,我也产生了想在我们国家推广体育运动的想法和动力。”
王正廷就此和体育结下不解之缘。1899年,他参与了由北洋大学主办的全国首次校际体育运动会——天津学生联合运动会的组织工作。在中国推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成了他终生奋斗的梦想。
少年有梦,国之希望。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外交困,积贫积弱。第一个从美国耶鲁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容闳的求学经历,影响了一大批中国青年赴海外留学。王正廷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去耶鲁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
可是,由于义和团运动兴起,王正廷的校园生活被打断,他不得不另谋出路,同时为留学生涯积攒学费。其间,他先后当过海关职员、公司文员、中学教员。无论在哪里,做什么,他都念念不忘体育。
1905年,王正廷应聘赴日本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正被清政府通缉的孙中山先生。1907年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王正廷宣誓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7年初夏,王正廷启程前往美国,先是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就读。王正廷出众的英语水平、卓越的演讲才能得到了展现的机会。入学后不久,他和同为中国籍研究生的陈维城一起,应邀去法庭担任一名广东籍嫌疑人的翻译。在完成中英文文件翻译后,王正廷又在法庭上担任粤语翻译,最终,嫌疑人被陪审团认定无罪。因为“专家级的工作”,王正廷和陈维城每人得到了350美元酬金。
1908年春天,王正廷还参加过一次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的慈善募捐会议。作为被推选出的中国地区的发言人,王正廷面对包括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内的众多美国精英人士,作了8分钟的精彩演讲,赢得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当场为中国项目收到募款单捐款100.8万美元。
1908年,王正廷被选为密歇根州立大学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席。
从二年级转学到耶鲁大学后,王正廷加倍努力,在1909年跳级到四年级学习并于1910年结束学业。耶鲁大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毕业生除了读完学科,还必须通过拉丁文和游泳这两项资格认定。王正廷再度加深了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三)
世事难料。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削木磨箭,志在离弦;破竹折颈,不为两全。革命尚在进行时,王正廷从美国回到上海。作为同盟会会员,他立即参加了进攻上海卫戍要塞总部的战斗。紧接着,王正廷被委派到武昌鄂军都督府负责处理外交事务。
这期间,王正廷投身参与了许多大事件——作为南方政府代表团的成员,他曾去北京协办接引袁世凯南下事宜。此后,王正廷担任了新政府内阁工商部次长、代总长。1913年4月,就任参议院副议长。
△《王正廷的外交生涯》封面。(资料照片)
1919年1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之一,王正廷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他在回忆录《顾往观来》中写道:“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被施加到我们身上……所有的中国代表之间召开了大会,并举行了秘密投票。当投票结果公布的时候,几乎全部代表投票拒绝签署有不平等条款的条约。”
1919年6月28日,巴黎凡尔赛宫,协约国与德国之间和平条约签约仪式即将举行。每一个国家的代表都有指定的座席,两个中国座席,却空着。中国政府全权代表陆征祥、王正廷没有出席签约仪式;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中国代表没有在这份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合约上签字。
冷雨打萍,寒灯明灭,王正廷的心思,始终是奋斗自强、护国爱国。
从1922年2月开始,王正廷以细节谈判中方总负责人身份,和日本政府代表展开了长达5个月时间的针锋相对的较量。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交还给中国。
1922年12月11日,王正廷被任命为代理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接受出任外交总长以及后来的代总理职位时,已经很清楚自己将要驶入一池动荡之水了,而我唯一的动力就是……去废除与世界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王正廷曾经4次担任中华民国外交总长(外交部长)。尽管前三个外交总长任期都不长,但是,为了争取中国关税自主的权利,他竭尽全力筹备中国关税大会,同时就收回俄国在中国的特权以及外蒙古的地位问题等,以督办(中方代表团团长)身份与苏联代表展开谈判。从1928年到1931年,在王正廷第4次担任外交总长任期内,最终完成了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使命。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王正廷的职业外交官生涯,承受了巨大压力,也饱受争议。受波诡云谲的政局影响,他四上四下,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奔走呼吁,他的所作所为,无愧于一位“爱国者”的称誉。
(四)
天下事,千般情由,万般道理,不如一分赤心痴情。无论政务多忙,王正廷都会抽出时间、精力,投身到推广体育运动中。“相较于在政府或者议会里担任公职,这些社会服务带给了我更多的快乐。”王正廷常常这样说。
△王正廷像。(资料照片)
1905年,王正廷即同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张伯苓等人一起,在上海创办了中华全国业余运动员联合会。
1910年10月,王正廷参与发起成立“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体育团体组织。
1911年,国际奥委会菲律宾籍委员瓦加斯来中国考察体育时,与王正廷相识。两人谈起体育,志趣相投,随后一起发起组织远东体育协会,决定每两年一次轮流在东亚各国举办远东运动会。
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王正廷亲力亲为直接组织,中国运动员取得总锦标第二的好成绩。
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大型国际性运动会,各界瞩目。当时忙于做皇帝梦的袁世凯等人无暇顾及,筹备运动会的重任落在王正廷身上。王正廷充分发挥自身声望及社交能力,四处筹资,终于使运动会如期举办。在历时8天的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总锦标第一的好成绩,群情振奋,极大地引发了全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关注。
此后,王正廷先后担任第五届、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会长和历届赞助人,为中国体育走向亚洲和亚洲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而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一起,成为现代亚洲运动会的前身。
1920年,王正廷参与发起的远东运动会和远东体协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联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
1922年4月,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在北京成立,王正廷任首任主席。
1922年6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1届奥委会执行委员会会议上,鉴于王正廷在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上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经国际奥委会主席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名,选举王正廷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成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位中国委员。
1924年8月24日,作为发起人之一,王正廷参加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中国国家奥委会前身,又名中华全国体育联合会)成立大会,此后长期担任该会会长、理事长。
二十世纪初期的华夏大地,田园荒芜,废墟狼藉。为“强国强种”、改变“东亚病夫”的面貌,一批批仁人志士踔厉前行。王正廷、张伯苓、沈嗣良、董守义们,致力于在中国推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让体育精神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力。
人生一度越死海,男儿几时遂初心。这是一条筚路蓝缕无比艰难的道路,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条载沉载浮的殉道者之路。
(五)
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的历程,尤其坎坷。
1924年7月,法国巴黎第8届奥运会,韦荣洛等三名中国赴美留学生,自行前往参加了网球表演赛(非比赛项目),在预赛时即被淘汰。
1928年5月,第九届奥运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当时的北洋政府新旧军阀混战正酣,对派员参赛的请求根本不予理会。无奈之下,王正廷代表中华体育协进会,指派正在美国考察国民体育教育的宋如海以观察员身份前往观摩。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派人参与奥运会。
1932年7月,第10届奥运会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当时主管体育工作的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国难当头、时间匆忙、准备不足为理由,拒绝了派员参赛的申请。正在此时,一则惊人的消息使事态急剧变化: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洲国电告国际奥委会,拟派刘长春、于希渭作为“满洲国”选手参加奥运会。一时间举国哗然。面对国民政府缄默不语的情势,王正廷紧急斡旋,再三游说,由张学良个人资助8000银元,赞助运动员刘长春、于希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后于希渭因故未能成行)。王正廷利用自己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身份,在7天之内向国际奥委会申请补办了报名、签证等手续。
△王正廷(右)向刘长春授旗。(资料照片)
1932年7月8日上午,上海黄浦江畔新关码头人头攒动,9时30分,欢送仪式暨授旗典礼在码头浮桥上举行。王正廷手执中华民国国旗和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会旗,语重心长地对刘长春、也是对围观群众说:“我国此次派君参加世界运动大会,为开国以来第一次,实含无穷之意义。予今以至诚之心,兹代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授旗与君,愿君用其奋斗精神,发扬于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使中国国旗飘舞于世界各国之前,乃无上光荣也!”刘长春肃立、行礼、接旗后发言:“我受全国同胞之嘱托,深感使命重大。我当尽本能,在大会中努力奋斗,以付四万万同胞之期望。”
经过21天的海上航行,刘长春于7月29日抵达洛杉矶。虽然在预赛时就被淘汰,但中国体育健儿第一次站在了奥运会百米赛道上,这一刻,毕竟圆了王正廷们盼望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梦想。
人生有限情无限,人生自是有情痴。1935年11月1日,王正廷向国民政府行政院提出了中国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计划。但是筹备过程中,出现了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王正廷直接致函蒋介石,并向张学良、李宗仁、傅作义、邵力子等人求援。剩下的缺口,由足球队先期到南洋各地踢表演赛,历时两个月,举行了27场比赛,方以卖门票方式凑足。
历经种种折腾,68名中国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跳高、拳击、自行车、篮球、足球项目的比赛,可惜全部没有赢得奖牌。
两次参加奥运会,都铩羽而归,况且国内抗战激烈,民生凋敝,确实难有余力组织开展国际体育比赛。可是,王正廷不甘心,不放弃。“面壁十年图破壁”,他清醒而又坚定地认为,体育的确无法改变现实的苦难,但是,起码,我们应该站起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抗战一结束,王正廷即开始筹谋组团参加将于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14届奥运会。炼石炉燃星星火,欲散还聚,既灭又生。
前面两届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都遇到经费困难,这一次,更加艰难。按预算,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15万美元,王正廷与张伯苓、董守义历经4个月时间,南京和上海之间跑了25趟,奔走于各衙门41次,从政府磨到2.5万美元。尚不足的10多万美元从何而来?经王正廷劝说,香港富商胡文虎支付了部分船票费用。尽管如此,代表团最终筹集的经费仍没有达到预算目标,只好将参赛运动员减少了再减少,较上次去柏林比赛时的68人,压缩至尚不足一半的33人,给每位运动员只发一件上衣、一条领带,甚至按人头定量购买了大米、罐头带上,同时再走“传统老路”,安排足球队先期出访比赛,靠卖门票筹措资金。
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国体育代表团分三批、经由不同线路劳累不堪地赶到了伦敦,可叹,却是第三度覆没于奥运赛场。
衰草摇风断苍云,杜鹃啼血猿哀鸣。当年的中国,国不泰,民不安,内忧外患,烽火连天,可是,为了奥林匹克这个神圣的目标,王正廷一片丹心,孤光自照,殚精竭虑,披荆斩棘,奔走过,呐喊过,奉献过,疲惫过,孤独过……而今,在伦敦的这些天,以及之前的那些备战奥运的日日夜夜,他真的有了廉颇老矣的感受了,他真的有了凄凉的感受了。
该回国了,该回家了。
可是,回国回家的路费又在哪里?
王正廷不得不“觍着脸”四处求援:中华民国教育部复电“政府不能追加预算,请代表团自行解决”;向同行的随员顾乾麟借了500美元,向王景春借了150英镑,把没有吃完的大米卖给华侨饭馆得了100英镑。在费用还是欠缺的情况下,又与中国驻英大使交涉,通过大使馆作保,由英国通济隆旅行社先垫付代表团的回国机票。
中国运动员们汇集在伦敦机场。望着眼前这些神情疲惫、容颜憔悴、甚至瘦骨嶙峋的年轻人,王正廷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他是为羸弱的中国流泪,是为饱经苦难的炎黄子孙流泪,也是为自己有心无力、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流泪。烛泪原非泪,天涯亦无涯,悲歌何时能唱尽,百感萧萧送雁群。他真的是无比虔敬地向着燃烧着圣火的奥林匹克,从远方而来,可是高山阻隔,摧折了他昂奋的激情,海水苍茫,湮没了他曾经的荣光。
送走运动员,王正廷独自留在伦敦善后。在自己“掏腰包”以及英国和国内的朋友捐款资助下,王正廷料理完所有事宜,最后,黯然回国。
这一年,王正廷已经年满66岁了。
这一次,王正廷的心,彻底冷了。
(六)
王正廷先生的奥林匹克之路是坎坷艰难的,波折横生,饱受压抑,颠簸凄惶。动荡的社会,使他成为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是一个有脊骨的人。
对于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王正廷有多项毋庸置疑的贡献:
最早提出中国要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最早倡导组织远东运动会;
最早创建中华体育协进会;
最早将奥林匹克教育引入课堂;
最早奉派中国出席奥委会的代表;
最早促成中国体育健儿参加奥运会比赛;
最早推荐中国人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
最早正式提案中国政府申办奥运会;
最长任期的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1922—1957,后为终身委员)……
日月不言,峰岩无语,德音千载,名重山岳。以王正廷在中国奥运史上留下的这些开山启路的功绩,尊称他为“中国奥运之父”,是不为过的。
令人神伤的是,早在86年前的1936年、74年前的1948年,王正廷曾经两次作为总领队,带领中国运动员前往德国和英国参加奥运会。本来,这是纷披灿烂、戈矛纵横、一生都足以为傲的豪壮之事,但是,王正廷先生通常却不和人多谈这些经历。若有人主动提及,他则低低地回一声:“朝闻道,夕死可矣。”像似自许、自嘲,而又意味深长。
西风凄楚,清霜裹寒。回国以后的日子,几成枯寂的时光。在家里,王正廷时常一坐半晌,有时从睡梦中醒来,就静静地看着窗外的天色变亮。
1949年初,王正廷悄然从上海移居香港。1961年5月21日,他因病辞世。
(七)
△税务场村修葺一新的文化礼堂大门边,立着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务本学校孙文题”石碑。(王存政 摄)
我们无法知道,1948年8月14日第14届奥运会闭幕时,在伦敦温布利球场看台上,王正廷都想了些什么。
他是否想到故乡奉化税务场村,村子依傍着金娥山,村旁有一弯金溪河,山苍苍,水泱泱,村后的寨岭古道,蜿蜒穿过开着茶花、梅花、杜鹃花的密林,连接着远方,又恍若延伸进迢遥的历史。
他是否想到他先后倡议修建鄞奉公路,资助鄞奉公益医院、奉化孤儿院、育婴堂、图书馆等家乡公益事业。
他是否想到1916年回乡省亲时,出资创办务本小学,从外地请来名师,在小山村里特别开设了当时小学教育中极为罕见的体育操练课……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王正廷想象不到,1984年7月29日, 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王正廷想象不到,他的奉化籍同乡汪顺,2021年7月30日,以1分55秒的成绩夺得在东京举行的第32届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比赛金牌;此前,2016年8月,汪顺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31届奥运会,获得了男子200米混合泳比赛铜牌。
△2021年7月,税务场村村口立起高18.82米的奥运火炬塔。(王存政 摄)
王正廷想象不到,他的家乡宁波在这届东京奥运会上赢得了“一城五金”的“高光时刻”,荣登全国地方城市奥运金牌榜首位。
王正廷想象不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北京成为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榜首,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榜首的亚洲国家。
王正廷想象不到,2022年2月4日至20日,北京成为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中国北京,由此而荣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的顾拜旦曾经创作《体育颂》,这位近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纵情高歌:“啊,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你像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照亮了昏暗的大地。”是啊,天空明丽而纯净,冉冉升起的太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光芒多么灿烂、多么温暖、多么壮丽。
一个人要走多久,才能穿越无边的迷雾和黑暗,成为能够带来光亮的人?王正廷先生就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启明星似的人物,就是最早爆发出火种般的光芒的那一缕晨曦。今天,正有更多的中华儿女奋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一批批、一代代迎向晨曦,接力火炬。
来源:甬派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