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睿(西京学院)
近日,根据路遥小说《人生》改编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人生之路》播出。剧中,高加林、刘巧珍等人走出黄土高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奋斗拼搏、改变人生命运,引发观众的追剧热情,讨论热度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严肃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又引得大家关注。越来越多的严肃文学作品经再创作后以影视剧的形式问世,其中有的影视剧获得大众的一致好评,让人们纷纷拿起原著阅读;有的则与原著不符甚至偏离主题,招来热议与反对。
严肃文学讲究思想内容的严肃性和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其作品都有着很强的时代和现实主义特点,像近几年改编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山海情》《人世间》等剧,都深受观众喜爱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严肃文学影视剧增多的同时,我们的目光自然会聚焦在相关问题上,在众多热议中,严肃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成了我们迫切关注的问题,但背后真正值得注意的应该是改编后的影视作品所要反映的内容和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互联网中,文字是最初媒体传播的形式,如今图片和视频的出现,使文字的作用在一些领域有所降低。当代大多数人喜欢刷短视频,所以在把严肃文学作品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拍出来后,不仅提高了严肃文学的易懂性,而且也拓宽了其受众,让不爱看书只爱看剧的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中了解严肃文学作品。有人建议将严肃文学影视化后失去了“经典的味道”,没有拍的必要,也有人认为改编后的影视剧更加生动形象,该大力支持,但书和影视剧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大家的喜好不同自然就有了争议,所以我们要用发展学习的眼光去看待不同形式的作品。改编影视剧,其实也是二次创作,影像叙事逻辑和文字截然不同,改编既要尊重原著,但也要遵循影像叙事的逻辑,有适当的创造。
在阅读一本纸质书时,面对精彩情节我们会思考想象,书中的环境、人物、气氛等细节描写在我们脑海中也许会形成一幅画面,当其影视剧作品出现后,画面情节清晰明了,也许会出现我们未曾理解到的部分。这样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抛去了严肃文学的部分枯燥感,同时作品原有的文学性基底提高了影视剧的艺术审美素养,观赏性大大提高;原著中的人物故事形象也更加鲜活起来,作品内容上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更加鲜明。加上影视剧中特有的视听语言声画效果,人们对其印象的深刻程度和理解记忆会更加长久。
流行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比如在演员的选角和演员的演技方面都是值得重视的,如最经典的改编影视剧87版《红楼梦》,王扶林在选角上下足了功夫,剧组甚至对演员进行长达数月的专业训练,在精通琴棋书画后仿佛就是书中人物。最重要的是严肃文学的编剧再创作以及时代背景和人物细节的还原,据了解,编剧不仅请到了红学研究家和文学大家,连剧中“宁荣大街”的标志性牌楼,也是王扶林请两位老师傅,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刻出来的。在那个年代,用四年时间打造出一部经典,实在可贵。严肃文学有其思想内容的严肃性和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在改编时我们注意到的应该是作品的质量和内涵,如果编剧夸张偏离事实与原著严重不符、迎合当下的流量而忽视了故事原有的事实,那真是对原著的“毁灭式”改编,其效果还不如认真读一本书。
所以,关注严肃文学作品影视化,我们的关注点该放在改编的质量上。事实上,文学经典和热播影视剧两者之间是一场双向奔赴,一方面,经典文学可凭借影视热潮引发热读热卖,另一方面,良心制作的影视剧也是对经典文学的影视化创作,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我们乐见越来越多的严肃文学作品被改编成优秀的影视剧,让大众能从更多优秀的作品中汲取养分。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