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年前,一群中国共产党人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非凡的政治智慧在艰险复杂的环境中不畏强敌英勇斗争,以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生,谱写了彪炳史册的红岩精神。七十多年后,一部名为《重庆·1949》的红色舞台剧在重庆磁器口重庆1949大剧院上演,而总策划就是陕西著名文旅策划专家张小可,总导演则是曾为陕西打造了《延安保育院》《1212西安事变》多部经典文旅演出的李捍忠。3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名人齐聚重庆,踏访红色遗迹,观摩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并为剧目提档升级建言献策,助力打造红色经典之作。有专家表示,该剧也是陕西经验输出的成功范例。
踏访红色遗迹观摩红色舞台剧
1949年的重庆,发生了太多故事,烈火中的永生,铸就了红岩忠魂,也深深印在了每一个重庆人的脑海中。《重庆·1949》总出品人宋晓平是土生土长的重庆沙坪坝人,歌乐山下长大,也听着红岩的故事长大。他萌生了要做一台红色演出的想法,就在歌乐山下,就在沙坪坝,那片埋葬着烈士忠骨的地方。在考察了全国多台旅游演出的基础上,他遇到了陕西著名文旅策划专家张小可。此前,张小可先后策划了《长恨歌》《延安保育院》《1212西安事变》等多台文旅演出,特别是《长恨歌》,至今在全国影响深远。张小可引荐了《延安保育院》《1212西安事变》的导演,著名导演李捍忠。《重庆·194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成功推出,首演就引发了巨大关注,好评不断。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虽然省级旅游没有恢复,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又成功演出了六百余场。
3月26日,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柳建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著名编剧龙一、宋方金、杨劲松,作家赵兰振、宁小龄、王洁,《中国作家》杂志社副编审赵依等全国知名文化学者汇聚重庆,先后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韩子栋陈列馆等红岩遗址,并观摩了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
《延安保育院》的经验用在了《重庆·1949》上
《重庆·1949》以解放前夕的重庆为背景,用《黎明前的黑暗》《嘉陵江的暗流》《意志的考验》《心中的国旗》《无悔的抉择》《传不出去的情报》《坚定的信仰》《燃烧的理想》《永恒的丰碑》九个篇章,讲述了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故事,再现了解放大军和重庆人民为解放重庆开展殊死搏斗的宏大场景,从更广阔的时空维度,全新演绎红岩经典。
整台舞剧采用世界独创的多维立体沉浸式室内旋转舞台,舞台在运转过程中会分很多方向的运动,每十度变换一个场景,一共可变换出 6000 多万个可视场景,极大地丰富了舞台表演的呈现方式。演艺空间与观演空间交相穿插,观众与演出融为一体,经历一场身临其境的独特视听体验。该剧的舞美布景同样震慑人心,全球最大的室内吊脚楼建筑群,层层叠叠、交相错落,完美再现 40 年代重庆城市风貌。其中最具特色看点的是磁器口码头的原型也被搬在了舞台上,70 多个台阶、两边 18 米高的吊脚楼完整的还原了 40 年代的磁器口码头,核心舞台的最高点可以达到 15 米,这也是颠覆了传统剧场舞台的概念,提高了整台剧目的表现力、感染力。
《重庆·1949》创排阶段,曾有人提出可以将“红岩”故事搬上舞台,而不是全新打造一个故事。但张小可告诉记者,“红岩”的故事耳熟能详,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想打造一个全新的故事,“《重庆·1949》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每个人身上都有红岩烈士的影子。因为有之前排演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的经验,我提出一个原则,可以编,但不能瞎编,可以没有原型,但故事必须真实。所以《重庆·1949》虽然讲述了全新的故事,但却并不突兀,震撼的力量依然。”
当天观摩结束后,艾克拜尔·米吉提评价:“过去重庆有过很出名的红岩作品,《重庆·1949》是新时代下的第一部新作品,意义重大。”知名编剧宋方金则评价,“大开眼界、上天入地、前所未见、一出好戏。”我省青年作家王洁则认为:“《重庆·1949》是一部史诗般充满正能量的红色历史大剧,展现了一群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在‘前进一步死,后退半步生’的生死抉择关头,坚定、决绝地选择了向前一步,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尊严的底线和大爱的精神。看到陕渝两地以红色舞台剧的方式合作,我很欣喜,也为陕西文化以这种方式输出感到颇为骄傲。”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静 主办方供图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