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整本书阅读活动

经验 编辑:阿勹 日期:2024-12-23 11:06:03 3人浏览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整本书阅读活动

一、任务群的学习资源 一、直接对应的教学单元: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文学 二、与之相邻的教学单元: 三、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  一直接对应的教学单元: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实用  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文学 二、 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实用类  1.以继往开来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开篇,阐发革命精神,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展望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景。 (1)既是对革命精神的阐发,也是对革命历史的总结,还是对革命未来的思考; (2)既是优秀的论说文,又是杰出的演讲词; (3)在“革命事迹”“革命精神”“革命情怀”“革命人格”四个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其中的“革命情怀”“革命人格”,既是作者毛泽东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  授课:可以论说文、可以演讲词、更要突出丰富性多样性(历史、精神、情怀、人格、未来展望) 2选择了两篇开国将帅的回忆录,提供了把握“革命事迹”“革命精神”“革命情怀”“革命人格”的独特角度。(1)回忆录在革命传统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是革命者的自述,比起他人所写的传记、访谈、通讯,见闻更真切,感受更深挚,思考更深刻。很多革命家的回忆录都由本人和专业人士做过文字整理,在语言表达上也比较规范、流畅。 (2)《长征胜利万岁》中的革命情怀、生动细节,以及所记录的毛泽东同志的精彩演讲心都很感人。《大战中的插曲》中体现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引人深思。(别样的角度看历史那件大事《长征胜利万岁》利用长征的终结回望长征的漫长,很独特。感人、深思、有趣,血与火,人情味) (3)“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没有提到回忆录这一文体,“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任务群提到了“传记”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教材收入两篇回忆录,是对课程标准的有效补充。  3.本单元的选文,其关键词有三:实录、历史、多元。 (1)五篇课文均为实用文体,包括演讲词、回忆录、新闻作品,真实性强,直接反映革命历程。 (2)五篇课文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的革命历程,时间跨度很大,对2017版课程标准忽略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也有充分的关注。 (3)五篇课文既有论说为主的,也有记述为主的;既有以历史人物为主的,也有以历史事件为主的。 由此再看教材的单元学习要求: 学习本单元,要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获得崇高的体验;结合历史背景研读作品,把握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   三、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文学类  (一)本单元的选文,其关键词有三:文学、真实、丰富。 1.比起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六篇课文都带有比较强的文学性:三篇小说都是文学作品,鲁迅的两篇纪念性散文与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纪实性强,也有比较强的文学性。 2.课文的文学性强。并不影响其表现的真实。六篇课文既表现了革命历程中的人和事,也体现了中国人民起来革命的历史原因。其中既有实录的真实,也有文学的真实。 3.比起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集中关注重大历史事件、革命领袖、老一辈革命家和优秀党员干部,本单元更多关注爱国学生、进步作家、受迫害的奴工和广大革命群众,展现了更广大的革命图景,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的必然性和群众基础。  4.关注相关文学作品的写作特点和叙事模式。 (1)鲁迅纪念性散文的写作特点:从民族、人民、历史的角度入手 所以深刻:从个人交谊的角度入手,所以感人;叙事真实,描述如实,善抓细节,所以真切;叙议结合,态度鲜明,表彰、批判均很有力,所以兼有杂文特点。(参见任访秋《论鲁迅几篇纪念性杂文》)。 (2)优秀红色小说的的叙事模式:革命中的诗意与爱情(《荷花淀》),革命中的父(辈)子(辈)关系、落后者的改变(《小二黑结婚》),革命者的人格、智慧与斗争故事(《党费》)。·由此再看教材的单元学习要求: 学习本单元,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创制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二)与之相邻的教学单元 1.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本单元属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的“社科论著研习”部分。其中《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从现实出发、从实践出发的思路一以贯之,可以被纳入到阐发中国革命精神的论说文中,也都体现了“严密逻辑与崇高精神”的有机统一。 2.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其中《茶馆》和《阿 Q正传》的节选,分别展现了清末、辛亥前后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现实与反映20世纪30年代社会生活的《包身工》一起展现了中国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背景。由于现代优秀作家中很多都是进步作家或红色作家,所以“革命传统”与“现当代作家作品”两个任务群在教材中并未截然分开。 ( 三)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 1.课程标准明确说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横跨高中课程的三个阶段,这 的任务群在课标中只有四个。高中必修教材中的《沁园春·长沙》《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百合花》《哦,香雪》《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与妻书》等课文,内容涵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当前的新时代,都可以作为本任务群的学习资源。 2.初中统编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推荐名著都可以成为本任务群的学习资源。 课文如:《纪念白求恩》《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黄河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驿路梨花》《消息二则》《一着惊海天》《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回忆我的母亲》《白杨礼赞》《回延安》《最后一次讲演》《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梅岭三章》《屈原》等。  四、关于核心篇目精读 (一)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样的核心篇目,需要精读这种精读本身就是相当复杂的研习活动。 1.借助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以明其事 2.借助政治等学科的知识以明其理 3.仔细梳理文章以把握思路和逻辑 4.反复朗读文章以感受豪情和襟怀 5.联系当时情境以体会演讲针对性 6.联系当下现实以回望初心和使命 (二)精读本任务群对应单元的重要课文,不一定追求字斟句酌、过细解读,主要是把握精神实质、领会思想精髓。 五、关于整合式的研习 (一)选择性必修阶段的研习,当然也可以采用必修阶段大单元、大任务的方式,但更主要的是“多角度、多层次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由点到面”地展开学习。因为既然已经强调“研”,就要注重研究领域的限制和研究深度的要求。 (二)以新学内容为基础,以已学内容为辅助,以适读内容为拓展,注重联系的发现和规律(并不强求其独创性、也不强求所谓“学术价值”)的探究。例如: 1.从《荷花淀》到《百合花》,.再到《白洋淀纪事》(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篇目如《“藏”》《女人们》)--战火中的情感与诗意。 2.从《长征胜利万岁》到《红星照耀中国》,再到《长征》--多元视野中的长征精神。 3.从《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到《纪念白求恩》《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等--纪念什么,怎样纪念。 4.从《党费》到《红岩》《林海雪原》片段--革命意志与斗争智慧。 5.从《小二黑结婚》到《创业史》《山乡巨变》片段(子辈对父辈的改造,落后者的进步)---《艳阳天》片段(父辈对子辈的改造)--《红旗谱》片段(革命传统代代传) 六、关于语文学习活动 (一)课程标准明确提示的学习活动有两种:实地探访整理 交流讨论。 1.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和香港回归时各方的新闻报道,了解当时的情况,由此来思考当前的香港形势和国安法的重要意义。 2.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呼唤焦裕禄》和习近平同志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联系现实,讨论焦裕禄精神的永恒价值。 (二)可以组织跨媒介的语文学习活动。例如: 1.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革命传统作品(例如《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与其电视剧、电影改编作品对比,研讨改编的得失。学生可以关注两个问题: (1)改编作品如何处理原著人物形象的内在逻辑,对其作了哪些调整,是否合理? (2)改编作品对原著情节的选择和修改,是否符合原著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 2新创作的涉及革命传统、革命年代的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广受好评(比如电影《太行山上》,电视剧《长征》《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可以结合自己对革命传统作品阅读的经验以及对时代特点的了解,探究这些影视作品成功背后的原因。 3. 结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探究在当下如何更有效地宣传革命英模、普及革命文化。 七、关于整本书阅读 (一)革命传统作品有着题材、风格上的多样性,教师可以广泛介绍,提供给学生选择,做到读起来、读下去。例如:·孙犁《白洋淀纪事》·杨沫《青春之歌》 黄谷柳《虾球传》、艾芜《南行记》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 浩然《艳阳天》、柳青《创业史》、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曲波《林海雪原》、冯志《敌后武工队》、刘知侠《铁道游击队》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杜鹏程《保卫延安》  (二)在整本书阅读时要注意有点研究意识,可以是某一本书内部设置一些研究话题,也可以是跨多本书甚至涉及更大范围的,视学生情况而定。例如: 1.《暴风骤雨》是怎样写三次斗争会的?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其间又有什么差别? 2.同样是反映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解放,.《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李家庄的变迁》在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塑造方面有何异同? 3适当总结革面传统作品中常见的正面、中间、反面人物的三分法,以及中间人物的摇摆、分化,分析这种叙事模式的优点及不足。 4.分析总结革命传统作品中对爱情的表现(革命产生爱情、爱情促进革命、爱情服从革命),探究这些叙事模式的优点及不足。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本人许可,不得转载,更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作者:郝玲君,唐山市开滦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学科主任,张丽钧名师工作室成员,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北省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主持、参与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全国、省、市赛课多次获奖。30余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登载,参编教育书籍5部,独著《语文灵动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