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资讯信息】奋斗与辉煌:中国残奥运动四十年

经验 编辑:宸治 日期:2024-12-18 11:20:11 1人浏览

【资讯信息】奋斗与辉煌:中国残奥运动四十年

▲2024年巴黎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19个大项302个小项比赛,夺得94枚金牌、76枚银牌、50枚铜牌,总计220枚奖牌,实现残奥会奖牌榜“六连冠”。 从1984年中国首次派出运动员参加在纽约举办的第7届残奥会至今,整整40年。40年来,从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到连续荣登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我国在国际残疾人体育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显著推动了区域乃至全球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今中国第11次派团参加夏季残奥会,284名中国运动员在巴黎举办的第17届残奥会上勇敢逐梦,再创佳绩。让我们一起回顾这40年中国残奥运动的非凡历程,共同期待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发展残疾人体育,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残疾人体育重在参与,这是残疾人的一项重要权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将残疾人事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在平等、融合、共享理念的推动下,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激励社会,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1984年6月,中国首次派运动员参加了第七届残奥会。平亚丽(右)、赵继红(左)分别夺得女子 B2、B3 级别的跳远金牌,实现了我国在夏季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图_新华社) 40年前,平亚丽等24名中国残疾人运动员首次登上残奥会舞台。他们不惧困难,奋勇拼搏,尽管只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3个大项的比赛,却获得了2金13银9铜的好成绩,9人次打破世界纪录。平亚丽更是凭借自己的惊世一跃,夺得女子B2组冠军,实现了中国人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由于当年残奥会早于奥运会开幕,这块金牌,比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奥运会夺金早了整整一个月。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迈出了走向国际舞台的关键一步。 20年前,奥运会和残奥会第一次由同一组委会组织完成,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在那一年的雅典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63金46银32铜,从1984年至2004年,经过20年的不懈奋斗,几代参赛选手的共同努力,中国残疾人体育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2008年9月,第十三届残奥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图_陈曦) 自那时起,奥运赛场上,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不断完成新的超越,从伦敦到里约热内卢,再到东京,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特殊时期,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残奥会以96枚金牌207枚奖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实现金牌数和奖牌数五连冠,再次彰显了中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的雄厚实力。 在夏季残奥会取得优势地位后,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也开始在冬季残奥会上开疆拓土。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的发展起步较晚,2002年中国才首次参加冬残奥会,仅派出4名运动员参赛,至2014年,已有10名运动员在索契冬残奥会上实现了2个大项5个小项的参赛突破。继而到2018年,26名运动员在平昌冬残奥会上参加了5个大项30个小项的比赛。 2018年3月17日,在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的高潮时刻,运动员王海涛在轮椅上奋力一掷,锁定了胜利,全场爆发出欢呼。中国轮椅冰壶队夺得中国冬残奥会历史首金,实现冬残奥会奖牌和金牌“零”的突破。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的迅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令人瞩目。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8枚金牌、61枚奖牌的卓越成绩,荣登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实现了冬季运动项目的历史性飞跃。 2018年3月,中国轮椅冰壶队在第十二届冬残奥会上夺冠,五次参赛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终于在冬残奥会上实现了奖牌、金牌“零的突破”。(图_陈曦) 回首这40年,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谱写了一段段令人动容的奋斗篇章。他们在竞技场上奋力拼搏,为国家荣誉而战,展现了“奋斗有我”的精神风采。一次次激动人心的瞬间和一枚枚闪耀的奖牌,共同铸就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残奥运动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也映射出中国残疾人在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得到的切实保障。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融入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给全世界观众、运动员以及奥林匹克大家庭留下了深刻印象。早在奥运会举办之前,中国就做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为世界奉献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残奥会。事实证明,中国兑现了这一承诺,为世界残奥运动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和物质遗产。残奥会的进程始终贯穿着“超越、融合、共享”的北京残奥会理念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残奥会的高水平组织工作为各代表团顺利参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两个奥运会由同一个组委会组织的模式,将残奥运动从松散形态推向了规模化奥运的高度,以其高水平的开、闭幕式,先进的场馆硬件建设,一流的无障碍设施服务,周密的后勤保障,周到得体的志愿者队伍,文明热情的观众,空前的观赛效果,以及各方面完善、规范的组织工作,为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创立了新的标准。在残奥会期间,近200万观众现场观看比赛,为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加油鼓劲,数十万志愿者微笑服务、真诚奉献,全球5500名新闻工作者参与转播、报道,共同创造了极其浓烈的残奥氛围。时任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表示:“对北京残奥会而言,这是能带来变革的催化剂。我们看到,以前没有能够做到的,在这里做到了,不只是实际的进步,而且是思想、想法上的进步,人们对于残疾人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也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能够以中国为榜样。” 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中国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举办北京冬残奥会,为残疾人事业昂首奋进现代化新征程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对于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全面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高度重视,亲自指导,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筹办北京冬残奥会、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体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当北京冬残奥会圆满闭幕,“双奥之城”再次交出了圆满答卷,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庄严承诺。 随着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残奥运动持续取得新成就,更多残疾人加入到运动健身的行列之中。(图_陈曦) 多年来,中国的残奥运动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为提升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所提供的全面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定优先推进体育等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配置无障碍的设施设备;国家鼓励文化、旅游、体育、金融、邮政、电信、交通、商业、餐饮、住宿、物业管理等服务场所结合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辅助器具、咨询引导等无障碍服务。如今,中国承办的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赛场内外,无障碍座位、电梯、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增设的防滑设施、消除的微小高差等细节无处不在,同声传译、轮椅服务等从不缺席…… 有了高科技的支撑,残疾人参与康复健身更为广泛,效果更好。(图_徐俊星) 残疾人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自强健身工程”和“康复体育关爱工程”,促进残疾人康复健身。加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服务队伍建设,创编推广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项目和方法,研发推广康复体育、健身体育器材,丰富残疾人体育服务产品,推进社区残疾人健身体育和居家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及有关政策明确要求改善残疾人健身环境,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残疾人开放。多年来,全国建设了上万个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培养、发展超过10万名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康复体育进家庭等服务。同时,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乡镇、农村地区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建设残疾人冬季健身活动服务站点。在申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过程中,中国提出了鼓舞人心的目标:“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经过数年的努力,中国健儿与残疾人运动员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最终在冬奥会开幕前成功实现了这一宏伟目标。岩温,一位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青年,从小没见过雪。然而,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他在2016年首次接触单板滑雪,并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国家队的一员。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残奥单板滑雪男子坡面回转LL2级比赛中,这位来自热带雨林的残疾青年排名第12位,实现了“参加冬残奥会滑雪比赛”的梦想。 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在积极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同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以说,这些不仅仅是一场场体育盛事,更折射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彰显了中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制度优势,展现了中国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显著成就,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越来越多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成就出彩人生,实现人生梦想。残疾人挑战极限、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了全国人民,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过程中,中国提出了鼓舞人心的目标:“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众多残疾人也纷纷参与到冰雪运动当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生活。(图片由石家庄市特教学校提供) 体育,不仅塑造了健康的体魄,更铸就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体育成为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与力量。而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又为残疾人体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共同绘就了一幅生动绚丽的社会进步画卷。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坚持增进残疾人福祉和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相结合,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2014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并建立起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作为国家层面创建的第一个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两项补贴”与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实现了有效衔接,填补了我国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的空白。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由脱贫攻坚之初的2824元增长到10384元,增长了2.7倍,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与此同时,我国还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普惠性制度安排,为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截至2023年底,2749万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30.9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60岁以下参保的残疾人中,700.1万重度残疾人和287.1万非重度残疾人得到参保缴费资助。全国有超过2000万残疾人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全覆盖。各地还积极探索为残疾人提供集中或社会化照护服务,为486.3万人次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 在体育精神的带动下,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实现就业增收。(图_徐俊星)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我国趁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残疾人事业转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对新阶段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 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蔚然成风,志愿者为残疾人讲电影,让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彩。(图片由中国传媒大学提供)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康复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要求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2017年,《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颁布实施;2019年,《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标准》颁布;2021年,《“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开展残疾人长期照护服务,加强和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提升无障碍设施管理水平,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我国康复工作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医疗康复为基础,以非医疗康复为重点,关注安全性、便利性、宜居性、公正性、多样性,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规范化建设,重视社区康复能力提升。2023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我国有871.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60.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2463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36万人,其中,管理人员3.7万人,业务人员26.6万人,其他人员5.7万人。当下,我国正着力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帮助残疾人树立信心,重建独立生活能力。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鼓励残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实施助残慈善项目;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关心我的残疾人邻居”“牵着蜗牛去散步”和“集善优品”消费助残等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培育“集善工程”“通向明天”等残疾人慈善事业品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助残社会组织和企业,吸引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残疾人服务。同时,对助残服务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助残行动等相关内容做出明确部署。 让广大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部署,在着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将残疾人体育事业作为重要一环,让残疾人在体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实现自我价值,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编辑:向晋醇 一审:张景斌 二审:王飞 终审:张世湘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