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解码苏宁金融】
“金控”曾经是或将来依然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词汇,无论于草根出身的民营企业,还是央企、国企乃至地方政府,因为金融身在产业链的顶端,还有显而易见的盈利前景。但过犹不及,在各路资本趋之若鹜之时,风险亦在孕育。作为金控试点之一的苏宁集团,一定程度上,或可视为民营以及产业金控标杆,但其金融之路亦非坦途。(周鹏峰)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报道苏宁被纳入首批5家金控试点范围,苏宁集团旗下金融虽时有声响,但鲜少出现在聚光灯下。
今年5月,金控集团监管首批试点消息传出,首批5家试点机构分别为招商局、蚂蚁金服、苏宁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作为江苏省第一大民营企业,且已获得较为齐全金融牌照的苏宁集团显然是产融结合的典型样本,试点价值显而易见。尽管相对更为外界熟知的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京东金融等,苏宁金融并无优势凸显。
目前苏宁金融已经形成苏宁金服(曾称“苏宁金融”)、苏宁消费金融、苏宁银行三足鼎立的格局。那么,涉足金融已7年有余的苏宁,是否梦想实现?
牌照布局之路
苏宁集团金融之路始于2011年,直至今日,苏宁已获得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小贷、商业保理、保险代销、企业征信、消费金融公司、基金代销、融资租赁、民营银行等金融牌照或资质,几近全牌照布局。其牌照布局甚至也不逊于已万亿估值的蚂蚁金服,比如截至目前,蚂蚁金服尚未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和阿里、京东相似,苏宁最早布局金融,也是出于服务产业发展的考虑。相似的逻辑是,在电商交易的需求下,先从第三方支付切入,再针对供应商融资需求,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然后针对线上个人客户发展消费分期和贷款业务。
2011年,正值第三方支付兴起,苏宁便涉足第三方支付领域,旗下南京苏宁易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成立,次年,易付宝获央行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也获批成立。
“苏宁以前是重资产模式,很多门店,后来考虑互联网化,可以在官网购买商品,类似淘宝网,就需要支付了;后来有了电子产品等新兴产品,又引入了众筹;苏宁易购做大了以后,供应商有融资需求,就开始搞供应链金融,都是基于业务发展需求。”一位熟悉苏宁金融核心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后,在金融牌照或资质获取方面,苏宁每年都有新进展,并于2015年开始独立运营金融板块,搭建了苏宁金服平台。
2016年4月,苏宁公告称,公司拟对旗下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理财、保险销售、基金销售、众筹、预付卡等金融业务进行整合,以苏宁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为主体,搭建苏宁金服平台。苏宁金控出资58.34亿元,持有苏宁金服增资扩股后35%的股权;核心员工增资8.33亿元,持有苏宁金服增资扩股后5%的股权。苏宁金服投后估值达到166.67亿元人民币。
2017年度,苏宁审议通过苏宁金服战略引资事宜,其投前估值270亿元,向本轮投资者增资扩股16.50%新股,合计募集资金53.35亿元,引入苏宁金控、云锋新创投资、上海金浦投资、中金资本、光大控股、深创投集团等战略股东,进一步强化苏宁金融在资金、场景、人才资源方面的竞争能力。截至2018年6月30日,苏宁金服引入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已到账22.4亿元。
苏宁的金融布局持续在深入:2015年,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经银监会批准成立;2016年12月,江苏苏宁银行获批筹建,并由此形成了今日苏宁金融板块的整体架构。
“苏宁金服、苏宁消费金融、苏宁银行,这三家其实是独立运营的,合为苏宁金融。”多位接近苏宁金融人士称,但业务会有重叠。
“确实如此,比如供应链金融、消费信贷业务,但正好激发斗志,而且,作为专营机构开展业务,有其便利性。”苏宁金融一位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三足鼎立”价值待考
不过“三足鼎立”的苏宁金融对于苏宁而言,价值有起落。
据苏宁控股集团官网,创立于1990年的苏宁在中国和日本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产业经营不断拓展,目前已形成苏宁易购、苏宁物流、苏宁金融、苏宁科技、苏宁置业、苏宁文创、苏宁体育、苏宁投资八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
8月29日,由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揭晓,2018年苏宁控股集团紧随华为之后,以5579亿元的营收规模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二名。
对比不难发现,一度“苏宁金融是苏宁最赚钱的板块之一”。接近苏宁金融人士称。
8月30日晚间,苏宁易购(股票代码:002024)发布2018年半年报,2018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6.78亿元,同比增长32.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03亿元,同比增长1959.41%,若不考虑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带来的利润影响,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02亿元,同比增长37.95%。
再回溯,苏宁易购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79.28亿元,同比增长26.48%,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整体发展战略安排,出售了部分阿里巴巴股份,在扣除初始购股本金以及股份发行有关成本及相关直接费用后,实现净利润约人民币32.85亿元。因此,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2.13亿元,同比增长498.02%。若不考虑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带来的利润影响,2017年,苏宁易购实现净利润9.28亿元。
苏宁易购2017年年报同时披露了苏宁金融板块之一——苏宁金服业绩概况。年报显示,苏宁金服实现营业收入21.79亿元,同比增长103.53%;实现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长4349.66%,苏宁金服创收可见一斑。
对于2018年,苏宁金服的业绩目标更上一层楼。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今年1月苏宁金服内部材料显示,2018年,苏宁金服将坚持以O2O融合为特色的金融科技企业定位,在内部各部门考核目标上,提出争取实现1.5万亿交易量、50亿元营业收入、10亿元利润总额、400亿元资产规模的目标。
苏宁易购2018年半年报披露,2018年1-6月,苏宁金服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210%,净利润6171万元,同比下降75.3%。
在苏宁金服起伏之时,苏宁布局金融的另一大板块,苏宁消费金融也已运行三年左右。苏宁方面曾披露,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在运营初期,为发展用户、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大了推广投入,支出较大,带来阶段性的亏损。2016年11月,《21世纪经济报道》曾独家报道,至2016年三季度末,苏宁消费金融不良率为10.37%,贷款余额为15.12亿,利润为亏损约1.9亿元。
不过一年后,苏宁消费金融宣称实现了盈利。苏宁消费金融方面称,2017年度营业收入为3.8亿元,增幅282.26%,其中,净利润为2.17亿元,不良率2%左右。
华东某城商行消费金融业务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消费金融业务完整的周期一般为三年,届时其规模、不良、收益等数据才有参考价值,目前各家消费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初期,前期需要投入,亏损也属正常,其他消费金融机构亏损或许更高,现在不好评价;不过,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在客户定位、风险技术、运营技术等方面还需加强。”
另据多位业人士消息,股东方对苏宁消费金融经营情况并不太满意,加之南京银行亦有消费金融中心,因此有意退出苏宁消费金融,自行申请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目前,苏宁消费金融总经理陈鸣由于董事会任期届满,按照股东方南京银行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属于正常调动;经监管批准,苏宁消费金融董事长王琪生兼任总经理。
也有知情人士表示,南京银行自身拥有消费金融和信用卡中心,并深耕多年,有意发起设立自己的消费金融公司。有关佐证是,南京银行在2016年10月参与第一次增资时持股比例就从增资前20%降为15%,且据说没有参与第二次增资的意愿,现有股权也在寻求逐步退出。所以南京银行有淡出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的明显迹象,但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其自身战略规划使然。
作为苏宁金融的另一大兴起板块,苏宁银行仍待考。2018年6月15日,正值苏宁银行开业一周年之际,其成绩单显示:资产规模突破220亿元,贷款和存款余额分别超100亿元、180亿元,其中供应链金融贷款投放超过50亿元;获得、、、等50家银行的同业授信,授信规模达到490亿元;个人客户数已达数百万,企业客户数超千户。
苏宁金服内部材料显示,在产业协同方面,苏宁金融在扩大融资量、降低融资成本;提供资金拆借与结算服务;促进销售;提高投资收益率等诸多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O2O模式挑战
不过,硬币有另一面。
苏宁金融定位为“O2O融合发展的金融科技公司”,依托场景化和数据化两大发展特点,持续聚焦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等核心业务,为上下游供应商、平台商户及广大消费者,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在宣传材料中,苏宁金融如此解释其O2O战略:“借助苏宁易购线上线下流量优势,在线上,设立金融门户;在线下,依托苏宁全国众多门店,设立苏宁财富中心,打造完整独特的O2O闭环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苏宁财富中心分为旗舰店(600平方米)、标准店(200平方米)和体验店(100平方米以下)三种类型,包括易付宝专区、消费金融专区、理财专区、小微金融专区、众筹专区以及咖啡休闲区等六大功能区域。
对于苏宁财富中心,苏宁最开始寄予厚望,从2015年4月28日第一批门店落成,至2016年4月底,苏宁金融已经在全国37个城市设立75家苏宁财富中心,彼时称,到2016年年底将在全国范围内增开至191家。
但时过三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苏宁O2O金融模式颇为尴尬。8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走访上海两家苏宁财富中心(注:一般开设在苏宁门店旁边)时发现,门店虽然开门营业,但没有顾客,比较冷清。根据苏宁金融官方数据,截至2018年7月27日,苏宁财富中心在全国共有155家。
多位接近苏宁金融人士表示:“一些苏宁财富中心基本没人,之前还整改过,但用处不大。原因在于,线下理财合规性存在问题,监管早已禁止,机构没有资质做这个,且门店顾客太少,员工收入低,成本很高,很难运营下去。”
苏宁方面上述内部材料也指出了o2o存在的问题,比如线上线下融合问题和政策监管问题,指出线下门店优势决定苏宁金融走O2O融合、差异化路线,但当前对线下资源利用存在较大不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不断推进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但近期来看,监管趋严导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业务发展空间受限,合规成本上升。
更加具体而言,存在金融与门店没有建立有效合作营销机制、线上易购和易付宝客户到线下转化率低、部分大区财富中心人员招聘进度缓慢等诸多问题。
不过上述内部材料依然认为,金融线下业务存在巨大机会,通过支付支持和任性付、任性贷等贷款支持反哺门店,促进门店的销售;2018年,苏宁还将加大O2O融合力度,以及线下发展资源投入,比如,金融分部及财富中心计划新增700人,新增财富中心数65家等。
苏宁银行也定位于全国第一家O2O银行,但目前仅有一个网点,具体运营如何,仍有待观察。苏宁银行于2017年6月16日正式开业,聚焦四项核心业务,包括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微小商户金融和产品销售平台。
在具体业务上,供应链金融方面,苏宁银行已累积提供超过50亿贷款,目标客群为股东生态圈30多万供应商及其上下游企业;消费金融方面,面向个人消费者设计开发的纯信用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产品;微小商户金融方面,推出税E贷——基于小微企业税务缴存信息的融资新模式。
风控之考
与模式之困相伴的还有风控隐忧。“不能只看放烟火的时候,放完之后,还要考虑处理空气污染。”接近苏宁金融人士如此比喻。
一位熟悉苏宁金融的核心人士认为,苏宁做消费金融业务,一方面,风控需要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内部如来自易购、易付宝,文娱体育置业等生态圈数据要加强整合,外部数据目前部分地区已接入运营商、税务、公积金、社保、反欺诈等数据;另一方面,需要强化金融思维,弱化电商思维,需要强化市场化,弱化规模指标。
比如苏宁金服内部材料称,2018年,苏宁金服将全力加大消费信贷投放规模,力争实现日均5亿元、年累计900亿元的消费贷款投放量。
苏宁金融有两款产品,分别是任性贷和任性付,对标蚂蚁借呗和花呗。“但二者有功能重叠,存在竞争关系。”接近苏宁金融人士称。其中,任性贷以苏宁小贷为运营主体,任性付则由苏宁消费金融推出。此外,苏宁小贷还经营供应链金融业务,即针对供应商的贷款,盈利情况较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得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苏宁金融任性贷投放超过300亿。
“消费贷款的网络欺诈较多,在催收方面存在难度 ,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而供应链金融由于有抵押物或应收账款,催收效果要好很多。”多位接近苏宁金融人士透露,苏宁小贷现有约8亿逾期,其中,任性贷5亿左右,供应链金融3亿左右。
苏宁金融表示:“苏宁的消费贷款投放规模已近千亿,而供应链金融投放规模为800亿。截至6月末,苏宁金融的贷款不良率在0.74%。”
一位贷款中介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任性贷业务已经暂停了,来苏宁金融平台,很多人都是奔着钱去的,根本不想还或还不了,逾期率比较高,这也是网络贷款行业的共性,一些客户存在欺诈、多头借贷等问题。但蚂蚁借呗相对好点。”
对此,上述苏宁金融高管明确回复:“任性贷没有暂停,只是在和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的任性付产品重新定位,对标花呗和借呗,集团统一定位产品和运营营销。”
多位接近苏宁金融人士表示,目前管理层已经将原来几位苏宁小贷业务和风控负责人从苏宁银行调回苏宁金融,专门处理该事宜。
“苏宁高层对于苏宁金融风控体系不满,且预估到目前的窘境,因此做了这样的人事安排,目前着力做好催收工作,比较困难。”接近苏宁金融人士透露。
对此,苏宁金融回复,人事任命在每年年初和年中均有正常调整,这是根据组织战略发展需要和个人能力匹配度而进行的,没有针对任何特定事项。
文章已关闭评论!